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崖尧村成了“金窝窝”
王永兴
11月9日,立冬后的铜川市印台区,群山如黛,层林尽染。坐落于子午岭余脉山间的崖尧村,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振兴盛景:漫山遍野的“崖尧红”苹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整洁平坦的柏油村道蜿蜒穿梭于绿树繁花之间,串联起一个个精致的花园游园,文化广场上,老人们伴着音乐悠闲散步,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1年,该村村民苏战成担任崖尧村村委会主任。为了激活党员队伍活力,他创新提出“头雁+雏鹰”传帮带机制,挑选5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老党员作为“头雁”,每人结对帮扶2~3名年轻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手把手教工作方法、传致富经验、带优良作风,帮助年轻一代快速成长。
崖尧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过去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微薄。苏战成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产业上做文章、下功夫,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庄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苹果种植是崖尧村的传统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要想让苹果产业焕发新生,必须从品种和技术上彻底革新。”苏战成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发现瑞阳、瑞雪、秦脆、瑞香红等优质苹果品种口感好、耐储存、市场认可度高,而且价格是老品种的2~3倍,便下定决心推动苹果品种更新换代。
针对村里闲置土地多的问题,苏战成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发展150亩花椒种植基地,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科学管护,花椒丰收后由村集体统一收购、销售,带动村民每亩增收2000余元。此外,他还牵头建成14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村民自愿入股或参与养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当当赚钱”。
同时,苏战成还依托村里的果园、菜园、景观林等资源,打造农耕体验园,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园内,游客可以采摘苹果、挖野菜、体验农耕乐趣,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如今,崖尧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生态。让村民在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环境里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苏战成始终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以“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让崖尧村实现“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从“穷山沟”到“金窝窝”,从脱贫村到振兴示范村,崖尧村的华丽转身,背后凝结着苏战成14年的坚守与付出。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答卷。
11月9日,立冬后的铜川市印台区,群山如黛,层林尽染。坐落于子午岭余脉山间的崖尧村,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振兴盛景:漫山遍野的“崖尧红”苹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整洁平坦的柏油村道蜿蜒穿梭于绿树繁花之间,串联起一个个精致的花园游园,文化广场上,老人们伴着音乐悠闲散步,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1年,该村村民苏战成担任崖尧村村委会主任。为了激活党员队伍活力,他创新提出“头雁+雏鹰”传帮带机制,挑选5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老党员作为“头雁”,每人结对帮扶2~3名年轻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手把手教工作方法、传致富经验、带优良作风,帮助年轻一代快速成长。
崖尧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过去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微薄。苏战成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产业上做文章、下功夫,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庄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苹果种植是崖尧村的传统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要想让苹果产业焕发新生,必须从品种和技术上彻底革新。”苏战成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发现瑞阳、瑞雪、秦脆、瑞香红等优质苹果品种口感好、耐储存、市场认可度高,而且价格是老品种的2~3倍,便下定决心推动苹果品种更新换代。
针对村里闲置土地多的问题,苏战成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发展150亩花椒种植基地,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科学管护,花椒丰收后由村集体统一收购、销售,带动村民每亩增收2000余元。此外,他还牵头建成14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村民自愿入股或参与养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当当赚钱”。
同时,苏战成还依托村里的果园、菜园、景观林等资源,打造农耕体验园,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园内,游客可以采摘苹果、挖野菜、体验农耕乐趣,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如今,崖尧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生态。让村民在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环境里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苏战成始终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以“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让崖尧村实现“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从“穷山沟”到“金窝窝”,从脱贫村到振兴示范村,崖尧村的华丽转身,背后凝结着苏战成14年的坚守与付出。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