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9日
知识产权助力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方腾
10月27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C馆的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展区人气火爆。涉农专利、地理标志、乡村振兴、中欧互认地标产品四大板块精彩纷呈,一项项带着“知识产权印记”的农业创新成果,让人真切感受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蝶变。
“不用套袋也能种出好苹果?”在涉农专利展区,陕西科技大学的腐植酸免套袋膜剂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果农。“只需轻轻喷一点这种制剂,苹果就会敷上一层‘面膜’。这层‘面膜’,不仅可以为苹果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能防虫防晒,比传统苹果套袋技术便捷多了,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3个省份的158个示范点进行推广。”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前年农高会的一次咨询,让我的200亩山地苹果都用上了‘面膜’。”咸阳市长武县樊罗村果农杜维玲说,她从第30届农高会现场结缘这项创新成果后,便逐步在自家果园推广应用,不仅省了套袋的人工和成本,果实品相、甜度还得到显著提升。
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优秀农民育种家”杜锡莹热情地向围拢群众介绍自家培育的新品种:“我们选育出了20多个李杏桃新品种(新品系),其中1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保护,有8个已通过国家、省级果树新品种审定。今后,我们会让更多群众种上我们选育的新品种。”这位与泥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育种人,双手布满老茧,话语间满是对农业创新的执着与底气。
目前,陕西已构建起“陕菜、陕茶、陕酒、陕食、陕药”多品类特色地标矩阵,累计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58个,使用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突破1000家。2024年,全省地理标志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全省地理标志深加工产品及其带动的红色文旅产业每年总规模达2500亿元。如今,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让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10月27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C馆的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展区人气火爆。涉农专利、地理标志、乡村振兴、中欧互认地标产品四大板块精彩纷呈,一项项带着“知识产权印记”的农业创新成果,让人真切感受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蝶变。
“不用套袋也能种出好苹果?”在涉农专利展区,陕西科技大学的腐植酸免套袋膜剂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果农。“只需轻轻喷一点这种制剂,苹果就会敷上一层‘面膜’。这层‘面膜’,不仅可以为苹果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能防虫防晒,比传统苹果套袋技术便捷多了,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3个省份的158个示范点进行推广。”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前年农高会的一次咨询,让我的200亩山地苹果都用上了‘面膜’。”咸阳市长武县樊罗村果农杜维玲说,她从第30届农高会现场结缘这项创新成果后,便逐步在自家果园推广应用,不仅省了套袋的人工和成本,果实品相、甜度还得到显著提升。
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优秀农民育种家”杜锡莹热情地向围拢群众介绍自家培育的新品种:“我们选育出了20多个李杏桃新品种(新品系),其中1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保护,有8个已通过国家、省级果树新品种审定。今后,我们会让更多群众种上我们选育的新品种。”这位与泥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育种人,双手布满老茧,话语间满是对农业创新的执着与底气。
目前,陕西已构建起“陕菜、陕茶、陕酒、陕食、陕药”多品类特色地标矩阵,累计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58个,使用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突破1000家。2024年,全省地理标志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全省地理标志深加工产品及其带动的红色文旅产业每年总规模达2500亿元。如今,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让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