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气象“黑科技”让种地更省心
    10月27日,气象主播张静(右一)向群众介绍便携式气象站。

  本报记者 黄敏 张恒 文/图
  “这个三脚架看着不起眼,作用竟然这么大!”10月27日,在杨凌农高会C馆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展内,陕西省气象局展区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款便携式田间气象站前,参会群众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款便携式气象站由三角架撑起,上面安装的太阳能板、电源箱、数据箱各司其职,顶端的风速风向检测仪和架杆上的雨量桶虽小巧玲珑,却藏着守护农田的“大智慧”。
  “大家看,把它往地头一放,连上网线、接上电脑,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这些数据就能全天候自动更新。”现场,陕西气象主播张静一边演示操作流程,一边向围观群众介绍,“不用专人值守,手机上也能随时查看,地里的气象变化一目了然。”话音刚落,现场不少农户便拿出手机拍摄细节,围着工作人员追问安装和使用问题。
  更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旁边的集成式气象站。这款“手提即走”的气象站,体积比便携式气象站还小,功能却更全面。“除了基础的气象监测,它还能测太阳辐射、光照强度,甚至能捕捉垂直气流和天空状况。”张静的介绍让现场群众啧啧称奇,“农户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判断苗情墒情,科学追水追肥、防治虫情,相当于给田里请了个‘智慧管家’。”
  来自宝鸡眉县的果农李超挤在人群前排,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用手机记录关键信息。
  “我们种猕猴桃最看重气象,旱了涝了都影响收成。”李超难掩兴奋,“以前全靠经验猜,现在有了这高科技,咱种地用数据,施肥、浇水都能掐着点来,太实用了。”
  两款田间气象站凭借小巧便携、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优势,成了展馆里的“网红展品”。李超说,这样的农业科技接地气、解难题,真正帮农民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困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帮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