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9日
蓝田新婚礼引领乡村新风尚
刘允铎婚礼现场。(资料图) 王缠卫
10月26日,蓝田县前卫镇大亮村9组,秋日暖阳下的大红喜字,映照出满屋的喜庆,新郎刘允铎和新娘的结婚照摆放在显眼位置,房间里,新婚的气息扑面而来,没有奢华的布置,而是朴素真挚的温暖,处处洋溢着这对新人的喜悦。
刘允铎与新娘都是土生土长的蓝田人。几天前,他们的婚礼在简约温馨的氛围中圆满举行。整场仪式延续传统礼俗,每桌招待费用控制在300元以内。村中的锣鼓队主动前来助兴,众邻乡亲也纷纷帮忙张罗。正是有了乡亲们的热情参与,婚礼既热闹还省下了一大笔开销,吹起一股清新的“节俭风”,更传递出淳朴的“乡土情”。
“我们的婚礼整体不算新潮,基本还是按老传统来,但大家都特别开心。”刘允铎笑着说,“现在我们年轻人结婚,不太看重物质排场,讲究的是缘分,也很注重文明婚俗。”
近年来,蓝田县通过制定《蓝田新乡约》,将传统乡约融入现代生活,大力倡导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2019年12月,县委文明办联合县民政局,以农村婚嫁为切入点,策划推出“蓝田新婚礼”,巧妙融入传思想、感党恩、送文化、立家训、诵乡约等环节,既彰显文化内涵,也推动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
“蓝田新婚礼”的成功推广,离不开一支活跃在城乡之间的志愿服务队伍。2023年,在蓝田县委文明办的推动下,“蓝田新婚礼”志愿服务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协会会长,李卫斌不仅是一名资深的婚礼司仪,更成为这股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婚礼之外,“份子钱”也是一道绕不开的人情题。随多少、怎么随,曾是很多人纠结的难题。水涨船高的礼金,有时反而成了情感的负担。“过去条件不好,办酒席成本高,亲戚朋友的份子钱确实能分担一些压力。”刘允铎的父亲刘耀辉坦言,“现在我们这儿,好朋友随200元,本村乡亲一般随100元。我们不愿给朋友们太多压力,亲朋好友能来,我们就很感动、很开心。我更在意大家吃得开不开心、聚得尽不尽兴。”
“随着‘蓝田新婚礼’不断推广,我们村的婚宴和彩礼水平也渐渐回归理性,回归婚礼的纯粹与温馨。”东岱寨村党支部书记代百龙说,“婚礼看的不是彩礼的多少、酒席的档次、场面的豪华,而是新人的素质、家庭的和睦、孝道的弘扬。”
2022年,西安市民政局将蓝田县确定为市级婚俗改革试点。经过持续努力,蓝田县对婚嫁礼金、酒席规模等均作出明确规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让乡村在人情味中传承温度,在文明中塑造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