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9日
小院吹动文明新风
村民在学习书法。(资料图) 贾建军
10月20日,走进宜君县城关镇的“剪纸小院”,70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润凤正带着十几名妇女围坐桌旁,手中剪刀翻飞,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福虎迎春”“丰收图”跃然纸上。“以前剪纸就是自个儿爱好,现在小院成了‘课堂’,年轻人也来学。”孟润凤笑着说。墙上挂满作品,院里欢声笑语,这个小院已成为群众学习剪纸、交流技艺的文化驿站。
在铜川市的这片乡土上,一场文化变革正悄然发生。2022年5月,铜川市出台《铜川市乡村文艺小院建设项目实施办法》,以“培育乡土文化能人”为核心,在村民自家的农家小院中探索建设乡村文艺小院,每个小院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2万元。短短三年多时间,30个乡村文艺小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载体。
印台区陈炉镇的“书法小院”则墨香四溢。农民书法家王建民在自家庭院开设公益课堂,孩子们放学后常来练字。“写字如做人,一笔一画要端正。”王建民边指导边说,“小院不仅教书法,更教孩子们静心做事、踏实做人。”
宜君县彭镇东村的初夜,伴随着一阵弦乐声,高亢激昂的秦腔划破夜空。李世选的“戏曲小院”占地500余平方米,培训室、排练室一应俱全,鼓、板胡、扬琴等乐器在墙角排列整齐,墙上的剧照记录着村民从“看戏人”到“学戏人”的蜕变。“以前得赶十几里路看演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过戏瘾。”村民李双民搬着小板凳赶来,《虎口缘》的经典选段刚起调,喝彩声便响起。
截至目前,铜川30个乡村文艺小院已开展活动600余场,培育乡土文化能人200余名。小院不仅发展了剪纸、曲艺等,还衍生出“小院+党建”“小院+普法”等创新模式。小院建设推动了乡村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劳实干、踔厉奋发”的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