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条鱼背后的致富“新加法”

 20250521071933149-6-ad74a.jpg

    军坝村“鱼菜共生”已成规模。(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在秦岭的青山绿水间,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因鱼而兴的致富故事。5月9日,在军坝村陆基高密度养殖基地,一个个圆形鱼池排列整齐,一群群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鱼池桶上一排排种植槽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  
  “水中养鱼、水上种菜,鱼的粪便成了蔬菜的天然肥料,同时蔬菜又能净化水质,让鱼儿生活得更健康、长得更肥美。这样一来,既不用施肥,又不用频繁换水,实现了环保高效、一水多用。”村民韩福祥正忙着给鱼投喂饲料,“这几年,村里发展生态渔业,我也跟着沾了光,成了基地的产业工人,不但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还学了门新技术。”  
  军坝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绝佳条件。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探索,与当地企业携手,以村企联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养鱼卖鱼,而是不断为生态渔业做“加法”,打造出了鱼菜共生、鱼光互补等新业态。  
  军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光兴介绍,作为村里一大特色产业,鱼菜共生将水产养殖与水培种植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生态设计融为一体。这种新型种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养鱼的水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后释放出养分,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滋养循环池上种植的蔬菜,其根系吸收养分后,水体同时被净化,净化过的干净水体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最终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肥”的目的,从而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不仅如此,“鱼菜共生”模式相比于传统土壤种植蔬菜,还免去了除草、打药、施肥等工序,产量也相对提高,并且具有高效集约、绿色低碳等一系列优势。用这样的好法子养出的鱼、种出的菜品质好、不愁卖,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渔业+”新业态的发展壮大,让军坝村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渔业发展中来。有的村民在鱼塘边开起了农家乐,用新鲜的鱼肉和自家种的蔬菜招待游客;有的村民则通过电商渠道,将村里的生态鱼和蔬菜卖到了全国各地。  
  “我们通过村企联营,不断探索创新,为生态渔业做‘加法’,就是想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看来,这条路走对了。”刘光兴说。  
  如今,村里的生态渔业已成规模,并带动周边多个村同步发展,形成5500多亩水产养殖带,鱼光互补、鱼虾共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种苗繁育、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上下游衍生产业环环紧扣。在这里,一条鱼,不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