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漫步党家村

  秦小星

  穿过韩城北郊的泌水河谷,党家村如一幅古朴画卷缓缓铺展。这片青砖灰瓦的古村落遗世独立,被誉为“民居瑰宝”,凝聚着古代中国文化与建筑的精华。六百年的风雨非但未减其风华,反而赋予它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初入村口,漫步青石巷道,脚步声清脆响起。砖墙苔痕斑驳,默默记录着党家村人往 昔 的 生 活 印记。高悬的门匾刻着“耕读第”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巷道两侧,四合院布局规整,典雅静谧。门楼上,木雕蟠螭栩栩如生,似要腾飞而起;石雕瑞兽威风凛凛,昂首凝视远方,无一不是匠人们倾注心血的智慧结晶。走近其中一户人家,门匾上“忠厚”二字笔力朴拙,却彰显着主人立身处世的坚定信念;拐角处,党俊鸿先生老宅的“诗礼第”匾额,墨色如新,刹那间,仿佛仍能听见昔年书声琅琅。
  村中厅房两侧的砖雕家训,是另一部无声的典籍。“修身莫若谨,处事莫若诚”“报国当竭力,治家须克勤”……二十六则箴言如刀刻斧凿般嵌入青砖,凝练而有力。祖辈们将毕生的感悟和智慧化作墙上的谆谆叮咛,让子孙举目便能看见、低头即可沉思,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渐渐明悟为人处世的深刻意义。
  再往村落深处走去,文星阁飞檐拱像一支朱红巨笔,直指苍穹。阁楼下,半人高的“惜字炉”静静伫立,炉口那斑驳的烟痕,承载着村人数百年来对文字、对文化的敬畏。在村中,旧时孩童启蒙之际,长辈总会指着炉火,神色庄重地告诫:“字纸有灵,不可轻慢。”所以凡是写过字的废纸,人们必定要郑重其事地焚烧于此炉。这一小小的举动,折射出党家村人数百年来对文化矢志不渝的敬重。
  登上高处远眺,村落形似葫芦,泌阳堡的城墙如臂环抱。看家楼哨门高耸,箭孔威严森然。这是昔日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工事。当年匪患频仍,党家村人秉持着“文武兼修”的理念,白日潜心耕读,夜晚轮值守楼。教化与防御、笔墨与刀剑,在这一处小小村落里,实现了和谐共存。或许,正是凭借着这般独特智慧,党家村才得以抵御战火纷飞与时光变迁的双重侵蚀,时至今日,依旧傲然矗立。
  暮色渐沉,惜别时回望村落,晚霞为文星阁镀上金边,砖雕家训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党家村的故事仍在续写,当古巷的微风轻轻掠过耳畔,我真切且清晰地听见,那些镌刻在砖石里的谆谆教诲,依旧在轻声诉说着一个家族、一方水土,对文明跨越时空的永恒守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