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看忙会
  刘锋

  “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节气之后,一望无际的麦田宛如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波光闪烁,绿浪滔滔,呈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壮美画卷。
  在春夏交接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看忙会”如期而至。“看忙会”究竟始于何时,因年代太过久远,又缺乏翔实的史料记载,已无从考证。
  过去,科学技术落后,劳动工具简陋,灌溉设施稀缺,人们基本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便能五谷丰登,反之则会大面积歉收。即便如此,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百善孝为先”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出嫁的女子对母亲操持一家老小吃喝用度的艰难,感同身受。
  趁着夏忙前农闲时间,女人们蒸好油塔馍,买上一包点心,安顿好家中老小后,便与姊妹们相约,一起前往娘家看望许久未见的双亲。到了娘家,她们关切地询问娘家余粮能否撑到新麦子打下,地里麦子长势如何。
  改革开放后,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看忙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成为亲朋好友聚会的绝佳契机。走亲戚的盛况与热闹氛围丝毫不逊色于忙罢会等重要节日。
  看忙会这天,人们拖家带口,拎着大包小包,身着盛装出行。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车,还有的开小汽车。条条乡道上车水马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主人们提前将家中打扫干净,大人小孩换上新衣服,敞开大门,恭迎客人。从农贸市场买回各种食材,清洗后放在案板上。从超市买回的烟酒、饮料、瓜果也摆在桌子上。炖好的肉臊子在锅里翻滚着,肉香满院子飘荡。
  客人到来后,纷纷坐在桌前。有的嗑瓜子,有的吃水果,有的喝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讲述者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听众们凝神端坐、洗耳恭听,院落里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与热烈的掌声。等所有客人都到齐,主人撤掉桌子上的果盘,摆上调料和碗筷,端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热情招呼着:“趁热吃,要是觉得味道淡,自己再调!”
  吃完臊子面,收拾好饭桌,不用主人招呼,客人们自动分成男女两个阵营,围坐在桌前各玩各的。快到下午四点时,主人一声令下:“收拾摊子,吃饭了!”话音刚落,七碟八碗的菜肴便陆续上桌。女人们与母亲坐在一起,一边吃菜一边聊天,叽叽喳喳,欢声笑语不断。男人们则与父亲聚一桌,猜拳行令,推杯换盏。此时,言谈笑语间,已没人再询问余粮够不够吃——桌上丰盛的菜肴、席间飞扬的笑闹,早已把日子里的富足与踏实酿成了碰杯时溢出的酒香。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但“看忙会”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与乡村文化并未真正消失。在一些乡村,年轻人主动参与,在传承中融入创意,让“看忙会”以短视频、乡村文化节等新形式重回大众视野,见证着时代发展中那份永恒不变的亲情与乡情。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