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农信奏响春日奋进曲
    山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邓付建(左)在田间为农户开展金融服务。(资料图)

    平利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茶园了解茶农融资需求。(资料图)

    在冬枣大棚里,大荔联社工作人员刘佳(右)边查看果树萌芽情况,边向种植户王莹讲解贷款流程。(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春耕时节,三秦大地一片繁忙,陕西农信的“金融使者”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把办公室搬进田间地头,用金融“活水”浇灌春耕希望,描绘出独属于农信人的春日图景。
  冬枣园里的“信贷及时雨”
  入春以来,大荔联社安仁信用社职工刘佳开启“田间办公”模式。针对冬枣冷棚改建的特点,他巧用新推出的“同州冬枣贷”,将贷款流程从5环节缩减至3环节,实现“申贷次日到账”。
  得知冬枣种植户王莹的30亩冬枣园面临寒潮威胁,刘佳5次实地考察,在36小时内完成48万元贷款审批,帮助其抢建保温大棚。春耕期间,刘佳累计走访农户120户,授信650万元支持冬枣产业升级。
  “不是在枣园,就是在去枣园的路上。”眼下,以刘佳为代表的一批大荔联社职工推动形成了“早摸排、早授信、早放款”三早机制,成为当地春耕金融服务的范本。
  春耕路上的“摩托骑士”
  “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户人家,我都熟悉。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心里踏实。”这是山阳农商银行职工邓付建质朴的心声。
  邓付建在山阳县西照川镇已经工作8年多。每年春耕时节,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穿梭,为偏远村庄的农户送去急需的资金和农资。他用自己的坚持,为农户们送来春耕希望,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春耕路上的守护者”。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开端,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像邓付建这样的山阳农信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三农”的使命,他们的身影是田间地头温暖的风景。
  鸡棚里的“移动办公室”
  4月11日一大早,兴平联社客户经理赵瑞波完成班前准备后,就背着移动设备匆匆出发了。
  翟军是辖内养鸡大户,养了8000只鸡,年收入约200万元。这几天,因为购买鸡苗,他有30万元的资金需求。赵瑞波得知后,主动上门服务。
  在翟军的鸡棚里,赵瑞波现场采集资料、完成授信审核,很快就为他成功发放了30万元“乡村V贷”。
  把办公桌搬进鸡棚、把银行窗口开到田间,像赵瑞波这样,无数的农信人以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茶山上的“红旗攻坚队”
  对于茶农来说,春季是资金需求最迫切的时期。平利农商银行将全县11个乡镇、137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划分为92个网格,同时在各党支部成立“红旗攻坚队”。411名金融人员仔细梳理网格内茶农、茶企信息,深入春茶采收一线,面对面提供手机银行、条码支付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真正做到让茶农“贷款一天发放到位、零钱一个电话兑换到位、收款码一天办理到位”。
  今年以来,平利农商银行累计为324户茶农发放贷款3100万元,发放茶企贷款9笔,金额达3178万元,为茶农增收致富铺就了坚实道路。
  大棚里的“金融服务站”
  “去年的10万元贷款让我扩建了3座菌棚,今年想再引进液体菌种技术。”听完客户张亚军的规划,留坝联社火烧店信用社客户经理高清德现场测算授信额度,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20万元“秦e贷”的审批流程,帮张亚军落实了扩建食用菌温室大棚的资金。
  为保障春耕资金不断档,火烧店信用社开辟绿色通道,3个助农取款点延长服务时间,工作人员携带移动终端把柜台“搬”到农户家门口。
  同时,针对留坝县“四养一林一旅游”特色产业,火烧店信用社量身定制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累计发放特色农业贷款860万元,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沾满泥土的鞋底,记满需求的笔记本和随时在线的手机,都诠释着“四心银行”的深刻含义。这个春天,农信人和乡亲们并肩站在田埂上,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农业生产一线,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