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里变化可真大”
  本报记者 孙金龙
  3月11日,记者踏入西咸新区窑店街道刘家沟村,仿若踏入一条时光隧道:古老的窑洞错落有致,与秦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散发着别样魅力,让人眼前一亮。
  “村里变化可真大!过去,我们村可不是这模样,路不好走,更没什么产业。现在不一样了,路宽敞平坦,农家乐、民宿一家挨着一家,西安、咸阳等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村民王女士满脸笑意,话语中满是对村子变化的感慨。
  如今的刘家沟村,已有4家颇具特色的民宿、10多家热闹的农家乐,年均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去年新建成的农副产品一条街,更是为村里的文旅消费业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农特产品坊,刘家沟擀面皮、窑店松茸酱、老孙家酸梅汤琳琅满目,陕南木耳、陕北杂粮也应有尽有。茶舍、鲜榨果汁坊、农家老酸奶等小店,装修得文艺雅致,游客们既能品尝美味,又能在此休憩,享受悠闲时光。
  “我们村现在形成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窑洞、游葡萄园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村党支部书记陈西介绍。村里种植了800亩葡萄,年产值约2000 万元。除了葡萄园,村里还建有水果采摘园,经营着擀面皮厂,目前正积极打造草莓示范种植基地。
  在村子中央,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文明实践广场格外显眼。平日里,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奔跑,老人们则坐在一旁惬意地聊天晒太阳。乡村大舞台上,自乐班的演奏声悠扬动听。议事长廊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村庄事务。理论宣讲长廊变身“户外大课堂”,志愿者给村民讲解政策、普及科学知识。
  近年来,窑店街道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的共同富裕新路径,着力打造“窑店一日游”精品线路品牌。如今,刘家沟村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已具雏形,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前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