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有了技术好种田
    在兴平市田间地头,一台台植保无人机纷纷上岗,助力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黄敏 赖雅芬 文/图
  当二月的风吹过早春的田野,一垄垄小麦陆续返青,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趁着春耕备耕好时节,我省各地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将一堂堂精彩又实用的“田间课堂”搬进地头,现场“问诊开方”。热情高涨的农户们学技术、用技术,通过科学除草、追肥、浇水等精细作业,助力小麦壮苗生长。
  2月20日,在兴平市店张街道三王村,刚上完“田间课堂”,村民曹雷鸣就骑上三轮车来到自家麦地里。蹲在田埂上,随手拔起一株麦苗,他根据专家讲的要点,仔细观察麦苗的叶片和根系。
  “这株麦苗根系旺、分蘖足,而且叶片肥厚、颜色鲜绿,说明小麦安全顺利越冬,苗情特别好。”说话间,曹雷鸣又抓起一把土攥成团,松开后土又散落在地,“土壤墒情也很好,只要做好春管,今年小麦丰收就有了保障。”
  返青后的小麦,生长发育加快,补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十分关键。连日来,兴平市根据当地小麦苗情、墒情等特点,以“促弱稳壮、促苗转化、促穗发育”为目标,分区精准把控、分类精准施策。同时,组织农技专家服务团,通过开办“田间课堂”,进行“菜单式”技术培训等方式,围绕镇压、化控、化除、追肥、浇水等生产环节,面对面地向农户讲授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和操作要点,在帮助农户解决小麦管理技术难题的同时,力促苗情转化。
  除此之外,兴平市积极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示范农田,争创小麦高产典型,适时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观摩活动,引导他们率先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农户提升单产水平,为麦田春季管理保驾护航,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我这片地去年秋收后采取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质量比以前更好,肥力也上来了。仔细观察,有些地块土壤还有些松弛、墒情也不足,这就得春灌适量追肥,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连着上了几堂课,曹雷鸣对今年小麦丰收更有底气,“掌握了技术,春管可省心了。加上技术专家指导,后期咱精心管理,争取到6月小麦收获时来个大丰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