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鱼菜共生”开启新“食”尚
    林新孝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张梦馨 文/图
  2月14日,走进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太平庄村鱼菜共生生态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大棚中,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步入大棚,只见硕大的鱼池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大棚深处,嫩绿的芹菜、苦菊、莴笋等蔬菜映入眼帘,长势喜人。棚内,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循环共生。
  “我们的鱼菜共生项目改造了三座温室大棚,共有鱼池15座,养殖三文鱼、中华鲟等高经济鱼类。你看,鱼池里鱼的排泄物会通过管道流到蔬菜的种植槽里,作为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秦岭四季春鱼菜共生项目负责人刘云指着鱼池旁边的蔬菜种植区介绍。在他的指引下,只见那些蔬菜在富含养分的种植槽里长得郁郁葱葱。记者看到,鱼池的设计是漏斗形,刘云告诉记者这样方便将鱼的排泄物沉淀,之后顺时针流到蔬菜的种植槽里;蔬菜的根系将水净化,再流入处理池内,加入活性菌吸附杂质;净化之后的水再次流入鱼池,形成水养鱼、菜净水的良性循坏。
  鱼菜共生系统极大地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提高了鱼和蔬菜的品质。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蔬菜在冬天仅需要20天就可以成熟,夏天不到15天就可以采摘。刘云解释说:“通过精确的水温把控,蔬菜不仅生长周期短,而且口感更佳,完全不需要依赖农药,真正做到了绿色有机。除了常规的蔬菜,我们这里还有市面上少见的蔬菜,像紫孔雀菜、蒲公英等,受到大家的欢迎。”
  除了鱼菜共生项目,神农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园区内以鱼菜共生为依托发展鱼火锅。鱼肉进行深加工,做成了鱼丸、鱼饼等产品。因地处秦岭,夏天有很多游客前来避暑纳凉,这里还修建了露营基地和游乐设施。
  “我们神农镇不仅发展第一产业,二三产业也在不断融合发展。”神农镇人大主席朱志鹏提起鱼菜共生项目,开心地说:“镇上近几年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持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太平庄村鱼菜共生项目建立以后,很多村民来此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在鱼菜共生项目餐厅上班的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固定工资,而且每天可以免费吃两顿饭。除此之外,还有在大棚内工作的村民,林新孝就是其中之一。提起日常的工作,他说:“我平时就负责大棚内种菜、养鱼,一个月能领3000多元工资。”
  此外,神农镇还敏锐地捕捉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计划继续扩大鱼菜共生项目的规模。“在二期规划中,我们想打造一些特色民宿,做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乡村咖啡馆。”朱志鹏说,这一举措不仅有望为村庄带来额外的旅游收入,还将进一步提升太平庄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