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河畅景美城如画
    白鹭在渭河里嬉戏。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王三合 文/图
  1月16日,在 西安市临潼区雨金街道任陈村的渭河畅心湾,不少群众正在附近的绿道上悠闲散步。沿着干净的河堤路漫步在渭河边,只见水域辽阔、芦苇摇曳,不远处还有水鸟飞翔,给寒冬的渭河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渭河临潼段全长40.8公里,平均宽度2公里,为流经西安各区县最长段。随着冬季来临,大批候鸟选择渭河临潼段作为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白天鹅、白鹭、大雁、琵鹭等多种珍稀鸟类。它们或在滩涂上悠闲漫步,或于河面上起舞翻飞,时而在水面嬉戏打闹,时而觅食休憩,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渭河现在美得很!”对土生土长的任陈村村民任卫权来说,每天在渭河河堤路跑步,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之一。
  “河堤路宽阔平坦,堤外绿油油的麦田望不到边,充满生机。”任卫权说,“过去渭河生态环境不好,如今生态好了,渭河治理见了成效,两岸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周边县城很多人选择在渭河沿岸骑行、露营,喝着茶,吹着河风,看着一路向东流去的渭河水,生活的美好收进心扉。”
  近年来,临潼区启动境内渭河段区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陆续实施了堤防除险、河道疏浚、滩地整理、生态修复、景观打造、文化传承等系列工程,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如今,渭河临潼段不仅成为候鸟的“天堂”,也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新亮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观赏候鸟的同时,也亲身感受生态保护带来的美好变化。
  “渭河河堤路是我在西安最喜欢骑行的路线。河堤路两边种了风景树,河堤下面还有大片茂密的白杨树,绿道绵延,一路皆美景。”西安市民杜晓亮说。
  66岁的西安摄影爱好者严建设也是“追鸟”一族,拍过的鸟类照片有近万张。“政府加大对渭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治理,来这里歇脚落户的鸟类越来越多。”严建设说,2024年12月8日,他在临潼区交口街道营仁村渭河边一次就拍摄到了18只天鹅,非常震撼。
  为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今年,临潼区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骊山浅丘区水源涵养,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1.42万亩。以建立完善网格管理、智慧监控、联动巡护等工作机制为抓手,常态长效推进秦岭“五乱”整治。强化渭河、石川河等重点河流排污口溯源监测,实施三里河全流域系统治理,启动沙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范运行污水处理设施。
  如今,临潼区蓝天、绿水、青山已成为临潼高质量发展最为鲜亮厚重的底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优势已转变为临潼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临潼、新形象、新体验成色更足、亮色更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