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9日
长安区构建秦岭生态保护“空天地人”管控格局
本报讯(记者 黄敏)12月4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安市长安区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纵深推进“智慧秦岭”建设,构建起“空天地人”相结合的全方位管控格局。
长安区利用最新的国土空间第三次调查数据实时地图,在沣峪、南五台、大峪3个片区调度平台建成电子沙盘,将卫星遥感监控数据接入调度平台,将重点保护区域监控视频接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无人机影像比对、网格员巡查等方式,对生态保护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形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置的全链条工作闭环。同时,在核心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架设全景高清摄像头271个,覆盖秦岭保护范围413.5平方公里;对接气象、交通运输部门,实时监控森林资源状况、病虫害危害现状、地质灾害,并对62处重点地质隐患点实行技防措施全覆盖,通过天眼覆盖、智能运维,实现智慧管山。
此外,长安区在全省率先建成8个峪口保护站,建成1个“数字秦岭”区级指挥平台,依托沣峪、南五台、大峪国有生态林场,建成3个片区调度平台,在涉峪口的街道建成7个监控平台,构建“1+3+7”三级联动的指挥管理体系;优化“网格化+网络化”监管模式,将涉秦岭区域68名全科网格员、20名专职网格员纳入秦岭保护监管网络,编入巡查队伍,形成网络巡视全覆盖;指导3个国有林场、19个管护站的93名护林员安装“生态卫士”APP,并发挥346名保洁员对秦岭保护宣传、监督作用,延伸秦岭保护“哨兵”触角,不断扩大保护秦岭、人人有责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长安区利用最新的国土空间第三次调查数据实时地图,在沣峪、南五台、大峪3个片区调度平台建成电子沙盘,将卫星遥感监控数据接入调度平台,将重点保护区域监控视频接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无人机影像比对、网格员巡查等方式,对生态保护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形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置的全链条工作闭环。同时,在核心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架设全景高清摄像头271个,覆盖秦岭保护范围413.5平方公里;对接气象、交通运输部门,实时监控森林资源状况、病虫害危害现状、地质灾害,并对62处重点地质隐患点实行技防措施全覆盖,通过天眼覆盖、智能运维,实现智慧管山。
此外,长安区在全省率先建成8个峪口保护站,建成1个“数字秦岭”区级指挥平台,依托沣峪、南五台、大峪国有生态林场,建成3个片区调度平台,在涉峪口的街道建成7个监控平台,构建“1+3+7”三级联动的指挥管理体系;优化“网格化+网络化”监管模式,将涉秦岭区域68名全科网格员、20名专职网格员纳入秦岭保护监管网络,编入巡查队伍,形成网络巡视全覆盖;指导3个国有林场、19个管护站的93名护林员安装“生态卫士”APP,并发挥346名保洁员对秦岭保护宣传、监督作用,延伸秦岭保护“哨兵”触角,不断扩大保护秦岭、人人有责的影响力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