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6日
富平:打造美丽宜居“生态之城”



马明阳 王军锋
初冬时节,沿着宽阔笔直的富平县富昌大道一路北上,高楼渐入眼帘,美景如画。远望“两河”湿地公园,水光潋滟,鹭鸟翔集;漫步城市生态廊道,笑语欢歌,悠然惬意;置身街头绿地绿带,花团锦簇,满城芬芳。“城水相依、水绿相融”的城市风貌,让人切身感受到富平县这座西北小城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与生命之美。
1 高起点定位 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近年来,富平县坚持在“绿色宜居花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着力厚植生态家底、完善市政功能,建成城区生态绿道22公里,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19.4万平方米,培育发展高端商业、餐饮消费、研学旅游等产业,加快构建城绿相合、聚人兴产的城市形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宜居花园城市”崭新画卷渐次铺展。
富平县按照“融入西安、富阎同城、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思路,聚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目标,聘请10多家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先后编制了《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富平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绿地系统、停车、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从各个空间维度深化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层次分明、相容互补、科学超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区别于传统的“摊大饼”式布局,富平县在明确主城区建设定位的基础上,沿东南西北不同方位,分别布局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商贸服务和荆山休闲旅游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等四大城市板块,板块之间以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温泉河湿地公园两大生态廊道相连,形成“拥绿亲水”组团嵌入式发展。
“每个城市板块内部进一步划分若干功能区、示范区,配套建立转型升级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城市多级空间结构。”富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段华强介绍,通过多级空间体系相互支撑、相互发展,不仅把好塬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还有效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了城市健康发展。
现在,位于富平县的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水草丰茂。然而,这里曾经是城区南部的一处“荒滩沟”,时常断流干涸。规划之初,设计团队充分考虑良好生态蕴含着的经济社会价值,结合实际提出疏浚、固岸、绿化、补水等修复方案。
如今,石川河河道沿线防洪能力持续提高,河道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优Ⅱ类,沿河20多万群众从中直接受益。滨河景观公园已成为当地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年均举办文体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百万人次。
不仅是石川河,富平县还拿出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推进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规划建设,打造园中现城、城园相融的城市风貌。
“建设绿色宜居花园城市,不仅要考虑街道多宽、绿地多大,更要考虑群众如何舒适地工作生活、城市发展如何与自然风光相融共生。”段华强说。
2 高标准建设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打开旅行博主“是青木啊”走遍陕西第十七站——富平的微信短视频,有评论说,才一年多没回去,家乡变化太大了;还有评论说,离开家乡后,感觉富平让自己高攀不起了……
众人赞叹的背后是富平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不懈奋斗。
近年来,富平县新建和改造城区主干街路60余条,城区道路总里程达130公里,形成“五纵五横一绿环”的路网格局;高标准实施市政道路、公园广场、沿街楼体、高速出口等亮化工程,形成点、线、面相互辉映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敷设热力(供气)管网370公里,新改建城中村、城郊村等卫生厕所3070座,建成停车场20座、新增城市停车位2400个,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温泉河湿地公园等9大公园,先后栽植花草203万余株、灌木38万余株、乔木3000余棵,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塑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宜居城区。
骨架路网快速拓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路宽了、城绿了、人乐了,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加速发展。
良好生态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做实了民生“里子”,还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富平县投资兴业,一大批富平籍人士返乡置业,一大批优秀人才留在富平发展。据统计,目前高新区、庄里工业园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累计落户企业171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带动就业17440人。
“富平县花了很大的心思打造优越、便利的投资环境,让我们坚定了投资这里的信心和决心。”北新建材(陕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惠东朋说,得益于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生产制造的纸面石膏板、轻钢龙骨等新型建材出了厂房就是柏油马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三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一年换新颜。”富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副书记张军说,这不仅仅是众多富平人的共同感受,也让诸多企业、游客有着相同的体验。
3 高效能管理 持续提升城市品位
走进温泉河湿地公园,除了“一步一景、一眼一景”的生态风光,随季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环形土堰尤为抢眼。
“真的被城市管理的精细程度感染到了。”经常来这里跑步健身的市民贺会民说,前一天因为下雨每个土堰里面积满了水,现在土堰低处便开挖了引流口,紧接着就会看到土堰内部土壤翻新的痕迹;随着雨水减少,环形土堰又会重新“愈合”,辅以喷灌等措施涵养水源。
“旱季垒土保水,雨天掘口放流,平时疏土培肥、及时灌溉。”温泉河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会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管理养护措施,最大限度护绿保水。这是富平县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富平县按照“环境立县、品质至上、细节为王”的管理理念、“一尘不染、锦上添花”的工作原则和“强管理、塑颜值、展风采”的管护要求,下大力气保护境内山川塬河,牢牢抓好城市环境治理、市政设施管护、城区绿化提升等工作,让城市颜值再刷新高,最美县城渐入佳境。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2,城区绿化覆盖率44.85%,城区道路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全省垃圾分类试点县……这些都是富平县近些年交出的“城市建设成绩单”。
贺会民在富平生活工作了几十年,他用一句话描述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在这里生活,不仅能感受最畅快的呼吸,还能享受最便捷的服务,精致小城的蝶变换新让我们幸福感满满。”
在打造“绿色宜居花园城市”过程中,富平县还突出“一街一景、一街一园、见缝插绿、四季分明”,推动“盆景”为“风景”,变“风景”为“钱景”,让群众畅享家门口的诗意生活,让良好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绿色城市’是基础,‘宜居城市’是目标,‘花园城市’是更高层次的美化与提升,全面推进‘绿色宜居花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全周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观念带动、要素驱动、点面互动、文旅融合上下功夫,推动‘绿量’向‘绿质’转变、‘指标’向‘人本’转变、‘建设’向‘共治’转变,确保‘未来之城’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富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于磊说。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