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三十六载农技“情缘”
  本报记者 靳天龙
  “远看像种地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农技推广站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拴曹很贴切。
  李拴曹生长在农民家庭,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1988年7月,从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的李拴曹毅然回到老家商洛,一干就是36年。这期间,李拴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得商洛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度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我再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把夏收工作做好。”5月27日,说起自己过往的成绩,李拴曹说,自己从事“三农”工作,干的这些事都是应该的。
  受自然条件影响,一直以来,农民种植玉米产量低、收入少、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拴曹深入田间地头观察,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商洛各地土壤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更新玉米品种,推广科学的种植和管护技术。
  “为了实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们专家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方案,提出了三个技术模式,还印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图册和技术手册。”李拴曹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是持观望态度。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和农技专家就把技术送到农户的门口、田间地头。经过多次宣传和指导,很多持观望态度的农民逐渐接受了新的种植方法。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全市玉米“增密度”平均亩产428.8公斤,亩增产45.3公斤,‘四块田’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李拴曹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鲜食玉米市场需求旺盛。
  “鲜食玉米具有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种植管理技术简单易学、风险小等优点,是富农兴村的好产业。”李拴曹说。
  为此,李拴曹带领专家团队深挖鲜食玉米产业潜力,总结积累种植经验,做好群众的引导和推广工作,逐步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确保鲜食玉米产能,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培育打造“商洛玉米”特色产品,让鲜食玉米产业得到集约发展。
  36年来,李拴曹走遍了商洛市7个县(区)的每一个乡镇,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李拴曹也成为商洛当地农民信赖的农技专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