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06日
从柴火灶到现代化厨房
辛恒卫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住在秦岭深处镇安县程家川的一个小山村里。全村二百来户居住都比较分散,七沟八梁,河川坡边,到处都盖着土木结构的土房子,做饭的厨房也十分简陋。说是厨房,其实就是人们用耳树或香椿树木棍在房子旁边搭建的一个四面透风的棚子。
那年代虽然山里的柴火不缺,但生产队的生产任务紧、活碌忙,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趁着生产队收工休息时,到山上砍些树枝、扫点树叶,带回家码放整齐当柴火,用来烧水做饭。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年母亲在厨房做饭时的场景。开春时,由于捡来的柴火没有干透,当我往灶洞里添加柴火时,常常会冒出一股股浓烟,把我和母亲熏得直掉眼泪。这点“小委屈”还不算什么,让人苦不堪言的是每逢大风天气,厨房里尘土飞扬,根本无法做饭。
夏天遇到下雨,厨房的地面积满雨水,柴火也被雨水淋得湿透。此时此刻,母亲更是一筹莫展,连声叹气。
进入冬天,天气寒冷,屋外四面透风的厨房不能再用,屋内就变成了卧室兼厨房。做饭时,当土炉子冒出滚滚浓烟之际,母亲让我快速打开房门,把浓烟排放出去。此时,寒冷的空气直扑室内,一家人被冻得瑟瑟发抖。等把浓烟排放完毕以后,母亲让我赶紧关上房门,她继续忙碌起来。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全村村民陆陆续续搬进了砖混结构的平房里,厨房环境和条件比以前改善了不少,做饭的燃料也开始慢慢地用煤炭和电代替了,方便了不少。
2010年以后,随着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和城镇化建设的实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座座村民住宅楼在镇上统一规划的集中搬迁点上拔地而起,80%以上的村民欢天喜地乔迁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水电暖设施齐全、生活便捷舒适的楼房。
如今,我家也早已搬进了镇安小城里。再次走进镇安县程家川时,七沟八梁、河川坡边的土房子不见了,住进搬迁点的村民屋内厨房清洁而明亮,墙面贴着光洁的瓷砖,大理石灶台、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清洁、舒适的生活与城里一样美。
村民小小厨房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村民收入的逐年递增,也见证了村民生活的蒸蒸日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住在秦岭深处镇安县程家川的一个小山村里。全村二百来户居住都比较分散,七沟八梁,河川坡边,到处都盖着土木结构的土房子,做饭的厨房也十分简陋。说是厨房,其实就是人们用耳树或香椿树木棍在房子旁边搭建的一个四面透风的棚子。
那年代虽然山里的柴火不缺,但生产队的生产任务紧、活碌忙,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趁着生产队收工休息时,到山上砍些树枝、扫点树叶,带回家码放整齐当柴火,用来烧水做饭。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年母亲在厨房做饭时的场景。开春时,由于捡来的柴火没有干透,当我往灶洞里添加柴火时,常常会冒出一股股浓烟,把我和母亲熏得直掉眼泪。这点“小委屈”还不算什么,让人苦不堪言的是每逢大风天气,厨房里尘土飞扬,根本无法做饭。
夏天遇到下雨,厨房的地面积满雨水,柴火也被雨水淋得湿透。此时此刻,母亲更是一筹莫展,连声叹气。
进入冬天,天气寒冷,屋外四面透风的厨房不能再用,屋内就变成了卧室兼厨房。做饭时,当土炉子冒出滚滚浓烟之际,母亲让我快速打开房门,把浓烟排放出去。此时,寒冷的空气直扑室内,一家人被冻得瑟瑟发抖。等把浓烟排放完毕以后,母亲让我赶紧关上房门,她继续忙碌起来。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全村村民陆陆续续搬进了砖混结构的平房里,厨房环境和条件比以前改善了不少,做饭的燃料也开始慢慢地用煤炭和电代替了,方便了不少。
2010年以后,随着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和城镇化建设的实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座座村民住宅楼在镇上统一规划的集中搬迁点上拔地而起,80%以上的村民欢天喜地乔迁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水电暖设施齐全、生活便捷舒适的楼房。
如今,我家也早已搬进了镇安小城里。再次走进镇安县程家川时,七沟八梁、河川坡边的土房子不见了,住进搬迁点的村民屋内厨房清洁而明亮,墙面贴着光洁的瓷砖,大理石灶台、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清洁、舒适的生活与城里一样美。
村民小小厨房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村民收入的逐年递增,也见证了村民生活的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