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荔枣姑娘赵艺:心系家乡 用知识浇灌希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郑险峰(左)和赵艺查看冬枣花蕾分化情况。(资料图)

    赵艺(左)与同事研究嫁接新品种。(资料图)

    赵艺(左)展示冬枣休眠期修剪技术。(资料图)

    赵艺(左)查看冬枣枣芽分化情况。(资料图)

    赵艺(右二)参加冬枣坐果期技术培训。(资料图)

    大荔县高素质农民数字史馆。

  吴武刚 张海明
  在大荔县,有一位名叫赵艺的姑娘,她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为了回报家乡,赵艺回到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工作。在这里,她主要负责红枣新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工作。
  六年的时光飞逝,赵艺经历了许多挑战和艰辛。六年的努力,赵艺用她的知识、热情和毅力,为家乡的冬枣产业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找准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前行
  2017年,赵艺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作为一名新加入农业领域的工作者,赵艺深知自己还有许多地方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她把大荔枣区的每个乡镇都走遍,把每位专家、枣农当老师,虚心学习,不断补充实践经验。她用实践验证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8年4月的一天,为了尽早统计完成新栽冬枣面积,让困难群众早日拿到苗木补助,赵艺和同事们冒着雨赶到范家镇开展工作。早上,赵艺和同事们匆匆买了些包子,就赶往村民家里走访调研。下午,村里一户枣农驾驶着面包车载着赵艺她们前往枣园。去枣园的路泥泞不堪,面包车陷入了泥坑,动弹不得。赵艺和同事们全力帮助枣农将深陷泥坑的面包车安全拖了出来。为了及时完成对冬枣面积的数据统计,赵艺那天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
  类似这样的事在赵艺的工作中几乎是“家常便饭”,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勇敢。2019年,赵艺边做项目边到田间地头为枣农服务,进行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超过50场(次);2021年秋,大荔遭遇洪涝灾害,十几万亩冬枣泡到一片汪洋之中。为了安抚群众情绪,在洪灾发生后的第二天,赵艺走进安置点安抚受灾群众,随后在所有受灾域村庄逐个进行灾后技术培训,先后进行了43场(次)培训;2021年10月~2022年9月,赵艺分时期、分阶段先后进行了6轮冬枣情况调研,写出调研报告2篇,尽力挽回群众损失。
  赵艺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2023年,她和同事们总结前几年选育资料,申报“冬枣820”良种审定,林木良种编号为:陕S-SC-ZD019-2022,为推动大荔县冬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赵艺先后参与了中央财政推广项目《大荔冬枣促早栽培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等省级项目。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间的校地合作关系,解决大荔冬枣产业中亟待解决的光、温协调、落花落雷、土壤健康等问题;协助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每年进行的技术培训、实地指导和电话微信指导超过100次。
  经过不断努力,赵艺在陕西林业科技发表论文两篇,先后获得了陕西省林业科技一等奖,丰收奖三等奖;从2021年起,连续两年被大荔县林业系统评为优秀;2022年被授予“县管第三批拔尖人才”称号。
  “这些成绩和荣誉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份责任,未来应该干些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推广已经成熟的技术、经验是我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技术推广,还要沿着优良品种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运用平台和团队优势,聚焦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推动大荔冬枣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赵艺坚定地说。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