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3日
我省叫响“一带一路”陕西科教品牌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10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教育中心情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省科技厅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互信合作。我省举办海内外科技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路径。通过举办参与科创会、丝博会、农高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会展和论坛,推动秦创原论坛国际化发展,形成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品牌。
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构筑多层次创新合作平台。我省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4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体系。
开展科技园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我省依托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深化科技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三年,我省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
十年来,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依托“两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构建“三联盟”为主的合作互动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农业研修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农业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不断强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所需人才支撑。我省深入推进“鲁班工坊”建设。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我省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为原则,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职业技能人才。
“留学陕西”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我省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建立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省科技厅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互信合作。我省举办海内外科技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路径。通过举办参与科创会、丝博会、农高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会展和论坛,推动秦创原论坛国际化发展,形成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品牌。
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构筑多层次创新合作平台。我省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4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体系。
开展科技园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我省依托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深化科技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三年,我省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
十年来,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依托“两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构建“三联盟”为主的合作互动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农业研修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农业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不断强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所需人才支撑。我省深入推进“鲁班工坊”建设。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我省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为原则,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职业技能人才。
“留学陕西”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我省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建立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陕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