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3日
让“养老”变“享老”
本报记者 王东宇 通讯员 张美妮 李晶晶
“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还有人陪聊天。”10月9日,在礼泉县史德镇王都村,88岁的村民刘金贵开心地说。每天一到饭点,是史德镇张冉村日间照料中心最热闹的时候,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了老人面前。食堂里用餐的老人们围桌而坐,边吃边拉家常,其乐融融。
张冉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于2018年,该村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经过多方考察学习,紧盯“老有所养”目标,依托乡村振兴发展,建立了慈善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具备养老全托条件,并为行动不便和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打通了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
“全村有370名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6%,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如何吃饭成了养老服务最迫切的需求。目前,照料中心共入驻人员12人,送餐上门18人,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菜单,一日三餐不重复,确保让老人吃得舒服又营养。”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刘永杰说。
据了解,该中心采取“集体补一点、志愿做一点、慈善补一点”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与称赞,主动报名前来志愿服务的党员群众更是络绎不绝。该村进一步推动以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提升为抓手,建设可持续运行的乡村养老服务载体,努力让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家园。
在礼泉县叱干镇相家村活动广场,新建成的7间300平方米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格外引人注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将投入使用。该照料中心旁边除各种健身器材外,还配套有座椅、路灯、垃圾分类箱等设施。
“这下好了,村上有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就能让子女安心外出务工了。”70岁的村民相宏伟高兴地说。
据相家村村委会主任申新鹏介绍,相家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该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所,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村级活动室还将把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融入其中,促进乡风文明,倡导新风正气,发挥德治教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礼泉县坚持需求牵引,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着力建设“扶得起、用得上、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老人搭建亲情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健康检查等贴心服务,让老年人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还有人陪聊天。”10月9日,在礼泉县史德镇王都村,88岁的村民刘金贵开心地说。每天一到饭点,是史德镇张冉村日间照料中心最热闹的时候,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了老人面前。食堂里用餐的老人们围桌而坐,边吃边拉家常,其乐融融。
张冉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于2018年,该村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经过多方考察学习,紧盯“老有所养”目标,依托乡村振兴发展,建立了慈善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具备养老全托条件,并为行动不便和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打通了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
“全村有370名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6%,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如何吃饭成了养老服务最迫切的需求。目前,照料中心共入驻人员12人,送餐上门18人,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菜单,一日三餐不重复,确保让老人吃得舒服又营养。”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刘永杰说。
据了解,该中心采取“集体补一点、志愿做一点、慈善补一点”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与称赞,主动报名前来志愿服务的党员群众更是络绎不绝。该村进一步推动以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提升为抓手,建设可持续运行的乡村养老服务载体,努力让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家园。
在礼泉县叱干镇相家村活动广场,新建成的7间300平方米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格外引人注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将投入使用。该照料中心旁边除各种健身器材外,还配套有座椅、路灯、垃圾分类箱等设施。
“这下好了,村上有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就能让子女安心外出务工了。”70岁的村民相宏伟高兴地说。
据相家村村委会主任申新鹏介绍,相家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该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所,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村级活动室还将把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融入其中,促进乡风文明,倡导新风正气,发挥德治教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礼泉县坚持需求牵引,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着力建设“扶得起、用得上、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老人搭建亲情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健康检查等贴心服务,让老年人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