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7日
“乡村厨艺”比拼激发农旅融合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王辉 陈阳军
“嚓嚓嚓……”菜刀与砧板碰撞出欢快的节奏,“滋啦滋啦……”热油在铁锅中奏响热烈的乐章。10月11日9时,安康市宁陕县龙王镇田坝安置社区热闹非凡,助威的呐喊声、加油的鼓掌声此起彼伏,一场“村厨争霸 渔香龙王”美食烹饪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
洗菜、切配、烹炒……现场弥漫着鱼肉的鲜香与辣椒的辛烈气息,围观村民纷纷踮脚张望,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穿梭。
本次大赛有7支队伍参赛,这不仅是一场厨艺比拼,更是乡情凝聚。大赛旨在传承陕南农家菜的精髓,培育本土专家,吸引在外游子返乡创业。永红村村民李建堂说:“闻到这香味,就想起小时候灶台上的饭菜,一下子就有食欲了。”
随着评委一声令下,各村“民间大厨”头戴厨师帽、身着蓝布围裙,化身忙碌的“厨房陀螺”。东沟村的陈安宁动作娴熟流畅,左手稳稳地握住菜刀,“嗒嗒嗒”地将鲜鱼片得薄如蝉翼;右手执着锅铲,在旺火中灵活翻飞。油花四溅间,一道“稻花鱼焖锅”做好了,诱人香气牵引观众嗅觉。
“赢下头奖,靠的是咱镇自养的冷水鱼。”赛后,东沟村的姐妹花陈安宁和陈德伟捧着证书和奖品,乐呵呵地向大家展示。她们的“冷水鱼焖锅”以肉质细嫩、鲜香味美征服了评委,斩获一等奖。
“这鱼是村里自养的,刺少肉厚,原汁原味。乡亲们尝了都说‘鲜掉眉毛’!”陈安宁边说边擦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场评委、资深厨师王鹏点评:“这些‘村厨’手艺接地气,一道鱼肴能吃得出山水田园的味道。”最终,赛事评选出前三名,每道菜都成了“舌尖上的乡愁”,百余名村民免费品尝,现场笑声与赞叹声久久不散。
近年来,龙王镇立足本土特色产业,创新农事、餐饮、运动等赛事的组织形式,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赛事活动,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龙王镇镇长王晶晶表示,下一步,还将分批次举办乡村厨师培训班,邀请专业大师亲临指导,帮助村厨提升专业技能,向“名厨”进阶。同时,依托村厨大赛平台,加速构建“美食+”产业格局,形成“以赛育才、以才兴业、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描绘更加绚丽的画卷。
“嚓嚓嚓……”菜刀与砧板碰撞出欢快的节奏,“滋啦滋啦……”热油在铁锅中奏响热烈的乐章。10月11日9时,安康市宁陕县龙王镇田坝安置社区热闹非凡,助威的呐喊声、加油的鼓掌声此起彼伏,一场“村厨争霸 渔香龙王”美食烹饪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
洗菜、切配、烹炒……现场弥漫着鱼肉的鲜香与辣椒的辛烈气息,围观村民纷纷踮脚张望,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穿梭。
本次大赛有7支队伍参赛,这不仅是一场厨艺比拼,更是乡情凝聚。大赛旨在传承陕南农家菜的精髓,培育本土专家,吸引在外游子返乡创业。永红村村民李建堂说:“闻到这香味,就想起小时候灶台上的饭菜,一下子就有食欲了。”
随着评委一声令下,各村“民间大厨”头戴厨师帽、身着蓝布围裙,化身忙碌的“厨房陀螺”。东沟村的陈安宁动作娴熟流畅,左手稳稳地握住菜刀,“嗒嗒嗒”地将鲜鱼片得薄如蝉翼;右手执着锅铲,在旺火中灵活翻飞。油花四溅间,一道“稻花鱼焖锅”做好了,诱人香气牵引观众嗅觉。
“赢下头奖,靠的是咱镇自养的冷水鱼。”赛后,东沟村的姐妹花陈安宁和陈德伟捧着证书和奖品,乐呵呵地向大家展示。她们的“冷水鱼焖锅”以肉质细嫩、鲜香味美征服了评委,斩获一等奖。
“这鱼是村里自养的,刺少肉厚,原汁原味。乡亲们尝了都说‘鲜掉眉毛’!”陈安宁边说边擦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场评委、资深厨师王鹏点评:“这些‘村厨’手艺接地气,一道鱼肴能吃得出山水田园的味道。”最终,赛事评选出前三名,每道菜都成了“舌尖上的乡愁”,百余名村民免费品尝,现场笑声与赞叹声久久不散。
近年来,龙王镇立足本土特色产业,创新农事、餐饮、运动等赛事的组织形式,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赛事活动,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龙王镇镇长王晶晶表示,下一步,还将分批次举办乡村厨师培训班,邀请专业大师亲临指导,帮助村厨提升专业技能,向“名厨”进阶。同时,依托村厨大赛平台,加速构建“美食+”产业格局,形成“以赛育才、以才兴业、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描绘更加绚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