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乡野忆师恩

  张智虹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金黄的稻穗如同暖阳铺满大地。稻田边的山坡上,孩子们手持尤克里里弹唱《稻香》,下乡支教的青年教师站在旁边指挥,天籁般的歌声飘向湛蓝天际。此情此景,勾起我的几段回忆,关于乡野的歌声,关于乡村的教育。
  我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年幼时缺失父母陪伴,性格内向又敏感。外公、外婆去地里干农活时,我便在村里游荡,见到人就低下头,不敢吱声。村里的大人和孩子见了我,总爱笑话我。久而久之,我变得愈发自卑。
  直到邵老师来校,我的命运才悄然转变。她刚大学毕业,从城里来实习,留着披肩长发,眼镜片下的双眸清澈明亮。第一节语文课,她就留意到沉默的我,专门叫我起来读课文。
  课后,邵老师走到我座位旁,轻声和我闲聊。她说话时总带着笑,声音温柔。每次她都会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以后要多开口。”
  从此,我每天都盼着上邵老师的课。每当我在课堂上朗读或回答问题,她总会笑着赞扬我,还让我当语文课代表。这份鼓励像一缕暖阳,慢慢焐热了我的心。我开始试着融入同学,成绩渐渐进步,自信心也一点点多起来。
  邵老师的课堂总藏着惊喜。讲课文《影子》时,她带我们站在操场阳光下,边比画边讲影子的方位与形状;学校停电,她让我们坐在教室门口的楼梯上,用木棍在地上随意练字、画画;上课时窗外下冰雹,大家一窝蜂涌出去看,她不但不生气,还跟着我们一起玩。
  实习期满,邵老师要走了。我们哭成一团,攥着她的衣角不肯放。她眼里也噙着泪,蹲下来安慰我们。我们一遍遍唱着《再见》,把她送到村口油菜花田埂上,歌声伴着金黄的花浪蔓延,追着她的脚步飘向远方。
  后来,父母接我去城里读书,我很少回乡下,可对乡村学校的眷恋从没淡过,一颗下乡支教的种子,悄悄在心里发了芽。上大学时,我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去支教,走进了魂牵梦绕的乡村小学。望着孩子们纯真又胆怯的眼神,我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我静静观察他们,慢慢靠近他们,一次次坚定地鼓励他们。
  离别前的傍晚,孩子们拉我到操场,说要送我礼物。他们挽着我的胳膊、牵着我的手,慢慢往前走,边走边唱,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夜幕的宁静。我抬眼望去,蓝色的天空里,繁星正闪着光。
  如今,乡野上那熟悉的旋律,还时常在我脑海里回荡,每次都轻轻叩击心房。和歌声一起浮现的,是大片的油菜花海与金色稻田,那不正是乡村孩子们的写照吗?当他们得到足够的光照、水分与呵护,便会化作无数闪光的金子,把整片乡野染得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