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咸阳:大棚果蔬富乡亲
  本报记者 孙金龙 黄河
  7月25日一大早,在礼泉县城关街道王店南村的甜瓜大棚内,绿莹莹的甜瓜缀满藤蔓,种植户张立行正忙着给商贩采摘甜瓜,然后装箱、过秤。
  2024年,王店南村依托当地政策扶持,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将大棚甜瓜种植作为富民的支柱产业,张立行积极响应政策,承包了5座大棚开始种植“绿宝”甜瓜。“一座棚产量约6000斤,一斤卖5元。甜瓜生长周期为3个月,采摘期可持续到9月底。”张立行介绍,该品种脆甜多汁、香气浓郁,吸引了大批周边客商前来采购。
  近年来,礼泉县不断更新、改造传统果业,按照“一村一品”模式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甜瓜、樱桃、西红柿等大棚蔬果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7月26日,在兴平阜盛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盛祥”)燕窝果种植基地内,阜寨镇南佐村村民皮撑侠带领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拉枝、绑枝、防治病虫害。公司负责人郭星辰介绍,燕窝果属于热带水果,为了能在北方“落户”,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他们积极与海南一家果业科技公司联系,专家韩宾带着科研团队对兴平的气候、土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公司2024年4月开始建设了燕窝果标准化大棚,内含温控系统、加温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当年7月开始种植燕窝果苗。
  “苗子是在海南培育的,通过长途车运输到兴平,然后运用温室大棚的技术来栽植,所以苗木成活率很高。”韩宾说,基地栽植了36亩燕窝果苗,预计明年春节前第一批挂果就可以售卖,亩产可达500公斤,售价是火龙果的5倍左右,满产后亩产可达1200公斤,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依托现代化大棚果蔬种植基地,带动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近年来,咸阳市聚焦设施蔬菜产能、效益双提升,大力推广“三改一提”模式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南部高标准保供基地、育苗基地、北部冷凉蔬菜基地和设施食用菌基地建设,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目前,全市设施蔬菜41.2万亩、产量140.6万吨,产值173.7亿元。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195个,工厂化育苗中心12个,蔬菜育苗能力达5.56亿株。建成蔬菜储存冷藏库242个,年冷藏储存蔬菜85万吨。形成了“泾阳西红柿”“兴平辣椒”两大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永寿广茄、乾县漠西大葱、兴平羊肚菌等特色蔬菜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