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静卧竹席纳微凉
  曹彦强

  七月的风裹着盛夏的热,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在呼唤清凉。这个时候,总会让人想起那一方暗红发亮的竹席,点滴之中温馨而又甜蜜。
  小时候,夏至刚过,暑气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祖母从柜角翻出收存了一年的竹席,用清水反复刷洗干净,搬到阳台晾晒整日,再轻轻铺到床上。下地归来的大人往席上一坐,裤脚沾着的泥土还没拍净,就聊起庄稼的长势。我和小伙伴听着满院蝉鸣蛙鼓,要么盘腿在竹席上下军棋,化身“司令”指挥千军万马;要么为书本里的趣事争得面红耳赤,竹篾的凉意顺着肌肤漫上来,把满身燥热悄悄褪尽,只留通体舒坦。
  竹席是度夏的好伙伴,凉爽、透气。竹席上的时光,承载了太多的欢声笑语,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夏日午后,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躺在竹席上,小憩片刻,丝丝凉凉沁人心脾。凉风忽起时,怎一个“清爽”了得!
  多年下来,原本崭新的竹席被咸涩的汗渍一遍遍浸润,苍老了青翠的“面庞”,褪去了曾经亮丽的容颜。通过与皮肤的接触,竹席慢慢形成了包浆,变得油光锃亮。一道道细微的划痕、一处处磨损的痕迹,都是竹席的沉香与岁月相互交融。
  年复一年,身负重荷的竹席出现了破损,祖母用家里剩下的竹条,配上剪刀修复。一挑一按,用力一抽,竹条在她的指尖翻飞,收刀断竹时恰到好处。再把旧衣服剪成布条,进行裹边缝补。修好后如常使用,很难看出修补过的痕迹。其实,任何物品都有消损甚至被淘汰的过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自然之理。只是用久了,有了感情,便多了几分疼惜与不舍。
  盛夏时节,人们与竹席形影不离。竹席的颜色由浅入深,是漫长的情感储蓄;形状由平展到卷曲,是另一种方式的生长。竹席越陈旧就越凉快,人与竹席就在物尽其用中相互磨合、适应,最终染出岁月的恬淡。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突发奇想展开竹席,用儿时的睡姿躺在竹席上,过往的一幕幕伴着祖母温柔的眼神清晰浮现,回忆化作思念,湿润了眼眶。而今,空调一开、风扇一转便有清风扑面,消暑方式多种多样,而我更喜欢等日落霞光披满乡村,晚风轻轻拂面,明月高挂枝头,萤火虫闪着微光……千百根竹条编织在一起的竹席铺在星光之下,或坐或卧或躺,近距离感受它的斑驳与清凉。嗬!这才是夏天的独有韵味。
  竹席温暖了岁月,其本身也是岁月留下的清凉印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