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追肥喷防“天上飞” 粮食增收底气足
  本报记者 黄敏
  2月22日,伴随着雪花飞扬,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的麦田好似盖上了一层白白的“雪被”,一行行绿油油的麦苗被雪水滋润得生机勃勃。麦田上空传来阵阵嗡鸣声。抬头望去,两架植保无人机正来回穿梭,所经之处颗粒状的复合肥从天而降,一会儿就完成了4亩地的追肥。
  趁雪追肥是促进晚播和肥水不足小麦田块麦苗转壮的有效方法。往年这个时候,总能看到满地的拖拉机在田间撒肥,但眼下在小什村的麦田里,几乎见不到拖拉机的身影。
  地头,村里的种粮大户柳路路带着几名村民拉来一车尿素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装肥、起飞、喷施……在植保无人机飞手的熟练操控下,两架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在麦田上空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年前下了两场雪,雪一停,我们就用无人机上了一次‘雪窝肥’,麦苗长得又绿又壮。”看着成片的麦田,柳路路乐得合不拢嘴,“以前追肥喷防是‘肩上背’,现在是‘天上飞’,效率一下提升近百倍。”
  春节前后,雨雪连绵不断,给正在“冬眠”的小麦带来了充足的墒情,同时也为小麦追肥壮苗、控旺防冻创造了好时机。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抢抓时机,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查看小麦苗情长势,并利用植保无人机指导村民开展雪后追肥,为小麦安全越冬、壮苗生长加了一把劲。
  “老人们常说,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话一点都不假。积雪‘盖’在麦田上,相当于给小麦保温,有利于麦苗坐根、分蘖、提高抗病性和抗寒性,从而更好地越冬。”蹲在地里,柳路路拔出一株麦苗,又抓了一把泥土看了看,“正盼着雪呢,这就下了。现在地里墒情正好,麦苗也开始分蘖了。只要后期管理到位,今年肯定是个好年景。”
  柳路路不仅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也是临渭区阳光利民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种植基地面积1500多亩,按照土地集中托管运营模式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发展订单农业2万亩,通过“耕种防收”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大块头”农田纵横、“田保姆”把脉问诊、水肥管理不停歇,加上植保无人机、多功能拖拉机、自走式喷洒机等现代化农机助阵,农户种粮不仅省时省力,种植效益也噌噌地往上升。
  “这两年,无人机可是帮了我大忙。我这1500多亩地10个人人工施肥、用打药机喷防最少得七八天时间,现在两架无人机2天就能搞定。”柳路路说,一台植保无人机每天追肥400多亩,作业效率高、播撒均匀、用量精准,节本增粮效果比以前明显提升。去年,他的15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量550公斤,玉米更是创下了亩产850公斤的新高。
  “看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很多农户都把小麦追肥交给了专业飞手团队。这两天,我们辖区内飞手团队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在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张俊侠看来,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虽高,但也要因苗施策、科学追肥。如果地块中小麦长势好,雪前甚至有旺长的趋势,这种地块可以适当推迟追肥,确保多成穗、成大穗。但如果地块苗情弱,而且种得稀、种得晚,再施一遍肥料绝对是雪中送炭,能够起到防冻、促进分蘖和返青的效果。
  眼下,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期,此时最关键的就是根据苗情长势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成穗率,搭好丰收“架子”。连日来,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正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开展精准服务,上百架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洒机、镇压机等新设备已经“就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