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叔父的“粮心”

  程毅飞

  今年国庆假期,我和妻子在城郊游玩,接到叔父的电话,说他来城里看眼病,给我们捎带了一袋土豆。挂断电话,我们赶紧往家赶。刚进小区,老远就看见叔父圪蹴在小区门口,身边堆着一蛇皮袋土豆。
  “这是晚土豆,刚从地里挖出来,新鲜着呢!你们放开吃,吃完了,我再给你们送!”叔父一边抹汗,一边喘着粗气说。
  “这个时节了,土豆早挖过了,怎么还有晚土豆?”我不解地问。
  “你回家的次数少,可能还不知道,咱老家引进的土豆新品种,这个时候正是收获的季节。”叔父解释道。
  袋子里的土豆个大光滑,有的还沾着泥土,用手一摸,有种湿漉漉的感觉。我从小生活在乡下,是在土豆堆里长大的,对土豆有一种独特的情感。看到这么养眼的土豆,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家的土豆,经过几次改良后,不但品相好,味道好,产量也比过去高多了。”见我开心的样子,叔父接着说,“由于个大品相好,刚挖出地,就有商贩等着过秤后直接拉走,不像过去,还要人背到公路上,才有人收购。”叔父还说,以前山外人看不上眼的土豆,如今成了香饽饽,很多家庭单靠种土豆就实现了增收。
  那天吃过饭,陪叔父看完眼睛,又到丹江边转悠,我想让叔父看看新修的人行绿道,感受一下走在上面的舒坦劲儿。可叔父的心事全然没在绿道上,看到岸边有一处撂荒地,叔父叹着气说:“多好的一块地,种麦子能打不少粮食呢!”就这样,叔父走走停停,边走边叹息。
  时间还早,叔父执意要回老家,留不住,我就开车送他回去。“这是咱家的黄豆地。你看,豆荚多圆实,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车子一进村,叔父就摇下车窗,迫不及待地给我说道。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洪亮,两眼放光,像鸟儿放飞到了山林,全然不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到家不一会儿工夫,叔父就不见了,直到婶婶把饭端上桌,也没见叔父的人影。婶婶跟我说:“八成是去红薯地了,他一天到晚闲不住。”正说着,叔父提了一笼子红薯回来了,一进门就嚷嚷道:“今年的红薯长势好哇,个个像娃娃头。”我问叔父:“回家不歇着,挖红薯干啥?”叔父说:“你走时带回城里吃啊!老家种的粮食,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吃着可放心了。”
  我劝叔父不要再务弄那些庄稼了。他怪罪我说:“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不把粮食当回事,要是有个七灾八难,没有粮食可咋办呀。人常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叔父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有些激动,脸涨得红红的。
  吃罢饭,叔父带我去庄稼地里转了转,他一块地一块地指给我看。庄稼地里有玉米、高粱,还有花生和红薯,长势都很好,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房前屋后的田地也没闲着,种上了南瓜和豆角。转着看着,叔父还交代我,粮食是人的命根子,任何时候地都不能撂荒,一定要种上庄稼。
  返城时,我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都是叔父从地里挖的红薯、摘的豆角、搬的苞谷……就这样,每一次回老家,我都能得到来自叔父的劳动成果。渐渐地,我也读懂了叔父的一颗“粮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