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九月毛栗味正美

  王韬

  每年农历八月中旬以后,野生毛栗便逐渐成熟,大巴山北麓、汉水南岸的陕南山民翻山越岭,钻进深山老林,捡回这种无污染、纯绿色,绝对具有诱惑力的美味。
  毛栗和板栗同属一个科,但一个野生,一个人工培植。毛栗生长在野生自然环境下,个头瘦小,大小不一,没有华丽的外表,很不起眼;板栗是由人工种植的,个头肥大,大小均匀,颜色艳丽,初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两者不仅从外观上不同,从味道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山里刚捡来的毛栗,浑身饱满,外壳光亮,周身薄薄的绒毛根根挺立,看着养眼,也能引起人们的食欲。然而,此时的毛栗并不好吃。因为果实水分重,咬开甚至能看到乳白色果浆,口感很脆,但没有甜味。到了农历九月,晾了一段时间的毛栗水分也蒸发得差不多了,糖分也分解了不少,正是最好吃的时候。
  剥开稍有干瘪的外壳,便是一层毛茸茸的果衣。打开果衣,黄灿灿的毛栗果肉露出真面目。果壳、果衣和果肉,基本是半贴半离的。剥去果壳,食指和中指托住果实,拇指一捻,果衣与果肉就分开了。迫不及待地丢入口中,口感脆糯甜香,伴着“咯兹咯兹”的脆响,激得两腮口水迸飞,越嚼越有味。
  在陕南,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对毛栗的钟爱,不仅是寻求一种口味上的满足,更是追忆一种与大自然交流的趣味。
  许多陕南人都有进山捡毛栗的经历。看好天气,起个大早,带上蛇皮袋,别上弯刀就出发了。老山民年年进山,知道哪里有毛栗,还有几个备用地点,都是径直朝老地方去的。这样既省时间又省体力,能捡到更多的毛栗。毛栗多的地方,满地都是,再把树一阵狠摇,“噼噼啪啪”掉落下来,颗颗饱满的毛栗撒满一地。捡得舍不得走,直到装满所有蛇皮袋和带来的能装的器物。大家犯难了,装了这么多,还要翻几道山梁,过几条水沟,咋背得走呢?有的嫌路远,能背多少算多少,多捡的干脆不要了。有的劳力好,把多捡的找个草丛掩盖起来,再做点伪装,第二天再来背,甚至还邀上几个亲戚或邻居一路来捡。
  年复一年,到了捡毛栗的时节,那些年年进山的人慢慢学乖了。捡毛栗都是捡大个、匀称的,小个儿的都不要。若看到满地捧的人,一定是头一回捡毛栗的。
  毛栗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炒熟了吃,还能制成糕点。毛栗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但也需要食用得法。吃毛栗不能贪多,吃多了容易胀肚,每天只需吃六七颗,坚持下去就能达到很好的滋补效果。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毛栗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
  物以稀为贵。也许,再过好多年,能吃到纯野生的毛栗,会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它的味道,一定会始终不渝地保持着纯美,我们完全可以在小城舒适的时光里,慢慢享受这种低调的美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