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天麻成了“金元宝”
  王江波 本报记者 靳天龙
  11月11日,洛南县巡检镇黑彰村的山坳薄雾氤氲。村民方民虎和老伴儿一早就扛起锄头,走进天麻种植基地。锄头落处,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天麻破土而出,在晨光中宛如“金元宝”,映亮了村民的笑脸。
  “10年前,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天麻,能让咱村翻身?”方民虎感慨道。过去,黑彰村山路难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人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转机出现在2017年——煜正中药材合作社走进村庄,点醒了沉睡的山地资源。“咱这土壤气候,是种中药材的宝地。”村党支部书记马会平在村民大会上的一席话,点燃了大家的希望。
  方民虎成了基地第一批务工者。9年来,他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老把式”,负责采挖与技术指导。“看着基地从几亩试验田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我和老伴儿一年能挣5万多元,顾家挣钱两不误。”他话语中满是自豪。
  62岁的党淑珍也在基地干了8年。她麻利地分拣天麻,动作轻柔而迅速,高兴地说:“现在在基地务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
  采挖高峰期,基地里更是热闹。120多名村民分散田间,铁锹声、谈笑声回荡山谷。“今年130多亩天麻进入采挖期,亩产约8000斤。”合作社负责人李向民算起经济账:“一亩纯收益2万多元,人工成本占一半,但这正是村民的直接收入。”
  商洛天麻在市场上也赢得了好口碑。药材收购商刘丹申手捧天麻赞不绝口:“鲜麻一斤8元多,干货能卖110元,比别处高20元。商洛天麻天麻素含量高,是药企认可的好货!”这样的评价,让村民干劲儿更足。
  如今的黑彰村,早已焕然一新。通村公路平整畅通,家家添置新家电。合作社还流转1100亩土地,种植天麻、五味子,常年用工70多人。
  巡检镇党委书记霍永祥介绍,全镇坚持“传统产业提产、新兴产业保质”,打造以中药材为首的“种养+”产业链。目前,天麻种植920亩、五味子近2000亩,冷水鱼养殖20万尾,带动700多名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1.3万元。
  天色渐暗,方民虎扛起最后一袋天麻,快步走向收购点。他嘴角挂着疲惫而踏实的微笑。田埂上,乡亲们仍在热烈交谈——话题离不开刚领的工资、地里的药材,还有越来越有盼头的好日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