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汉江畔的“黄金果”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黄志顺
初冬的紫阳县洞河镇,汉江碧波蜿蜒,沿岸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橘树挂满“金灯笼”——1500亩金钱橘迎来采摘旺季,圆润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11月14日一大早,洞河镇前河村果农雷志科就钻进自家橘园。”尝尝!”雷志科边吃边给记者递过一颗,“这味儿打小就刻在心里,只是现在更甜了。”
雷志科家种了40多年金钱橘,家里的6亩橘树错落分布在江边的山坡上。“我这园子里,30年以上树龄的老树占了大半。”看着枝叶间黄澄澄的果实,雷志科笑着说,“别瞧它们树龄老,产量可稳得很。”
说话间,雷志科侧身往江边的方向扬了扬下巴。“咱汉江边的水土好。”雷志科随手摘下一颗果子搓了搓,果皮愈发亮了,“我们这气候温和,山坡上的土壤保水又透气,而且还处在富硒带,长出来的金钱橘酸甜刚刚好,那股清香味儿可是咱汉江边独一份的滋味。”
在洞河镇,金钱橘种植历史悠久,当地村民代代相传栽培技艺。汉江边独特的小气候、充足的光照水分,加上富硒土壤的滋养,让这里的金钱橘形成了“果小皮薄、酸甜清香”的独特风味,不仅是当地人记忆中的味道,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黄金果”。
顺着山间小路来到前河村金钱橘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已是一片繁忙。几名村民分工有序,正忙着将新鲜的金钱橘分拣、称重、装箱,动作娴熟麻利。
“半个月前就开始采摘了,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每天能摘3000多斤,全是订单销售,根本不愁卖。”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文拿着订单记录表,笑得合不拢嘴,“周边市县的水果店、超市都来订货,还有顾客专门开车来园里采摘,就为尝个新鲜。”
这几年,洞河镇积极引进新技术、培育“土专家”,从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品牌销售等环节为金钱橘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动这一特色产业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如今,金钱橘的品质、产量稳步提升,知名度越来越大,“身价”也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果树有它们的生长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通过技术服务,为金钱橘守好这片沃土。”洞河镇相关负责人杨涛说。
近年来,靠着汉江畔的好山好水,洞河镇围绕茶叶、金钱橘、算盘李、蔬菜和畜牧养殖优势产业,打造“一片叶子三个篮子”的特色产业格局。同时,聚焦深加工环节,开发橘茶、果干、茶叶礼盒等产品,不断挖掘产业潜力、延长产业链条,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特色产业发展“快车”,把日子过得像这果子一样甜蜜多汁、有滋有味。
初冬的紫阳县洞河镇,汉江碧波蜿蜒,沿岸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橘树挂满“金灯笼”——1500亩金钱橘迎来采摘旺季,圆润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11月14日一大早,洞河镇前河村果农雷志科就钻进自家橘园。”尝尝!”雷志科边吃边给记者递过一颗,“这味儿打小就刻在心里,只是现在更甜了。”
雷志科家种了40多年金钱橘,家里的6亩橘树错落分布在江边的山坡上。“我这园子里,30年以上树龄的老树占了大半。”看着枝叶间黄澄澄的果实,雷志科笑着说,“别瞧它们树龄老,产量可稳得很。”
说话间,雷志科侧身往江边的方向扬了扬下巴。“咱汉江边的水土好。”雷志科随手摘下一颗果子搓了搓,果皮愈发亮了,“我们这气候温和,山坡上的土壤保水又透气,而且还处在富硒带,长出来的金钱橘酸甜刚刚好,那股清香味儿可是咱汉江边独一份的滋味。”
在洞河镇,金钱橘种植历史悠久,当地村民代代相传栽培技艺。汉江边独特的小气候、充足的光照水分,加上富硒土壤的滋养,让这里的金钱橘形成了“果小皮薄、酸甜清香”的独特风味,不仅是当地人记忆中的味道,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黄金果”。
顺着山间小路来到前河村金钱橘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已是一片繁忙。几名村民分工有序,正忙着将新鲜的金钱橘分拣、称重、装箱,动作娴熟麻利。
“半个月前就开始采摘了,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每天能摘3000多斤,全是订单销售,根本不愁卖。”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文拿着订单记录表,笑得合不拢嘴,“周边市县的水果店、超市都来订货,还有顾客专门开车来园里采摘,就为尝个新鲜。”
这几年,洞河镇积极引进新技术、培育“土专家”,从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品牌销售等环节为金钱橘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动这一特色产业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如今,金钱橘的品质、产量稳步提升,知名度越来越大,“身价”也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果树有它们的生长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通过技术服务,为金钱橘守好这片沃土。”洞河镇相关负责人杨涛说。
近年来,靠着汉江畔的好山好水,洞河镇围绕茶叶、金钱橘、算盘李、蔬菜和畜牧养殖优势产业,打造“一片叶子三个篮子”的特色产业格局。同时,聚焦深加工环节,开发橘茶、果干、茶叶礼盒等产品,不断挖掘产业潜力、延长产业链条,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特色产业发展“快车”,把日子过得像这果子一样甜蜜多汁、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