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村里的石碾子
丁继坤
小时候住在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石碾子,它与农家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每一个石碾子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是刻在岁月里的印记。
我们村过去有两个石碾子,前后巷各一个。前巷的石碾子离我家最近,青灰色的碾盘磨得光滑发亮,碾轮圆滚滚地带着岁月的厚重感。它紧靠水池,池边一棵大槐树为它遮阴蔽日。无论寒暑,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来推拉石碾。推碾的人脚步沉稳,拉碾的人腰杆挺直,伴着碾轮“吱呀吱呀”的节奏,家长里短、田间趣事顺着话头流淌,谈笑声混着谷物的清香,让这里成了全村最有烟火气的聚集地。
农闲时节,石碾子使用频率高,这家碾完谷子,那家就接上糜子,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碾轮转得不停歇。碾谷物时可有讲究:先把晒干的粮食均匀铺在碾盘上,推起碾轮一圈圈滚动,金黄的谷粒在重压下渐渐脱皮、碾碎,负责扫料的人手持笤帚,不时把散落到外圈的谷物扫回中间,如此反复打磨一个多小时,才能得到细腻的米面。
推碾子是个力气活,费时又费力,尤其碾辣子面时,辛辣的气味呛得人眼泪直流,小孩子总想躲着走。母亲想出巧办法,让我们兄弟姐妹轮流上阵,还教我们数着碾轮的圈数做游戏,“一圈、两圈……”简单的劳作在欢声笑语中变得不那么单调。
后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电气化浪潮席卷农村,高效便捷的电碾子走进了农家。祖祖辈辈朝夕相伴的石碾子,渐渐停下了转动的脚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农村生活的舞台。但它从未被遗忘——作为一个时代的鲜活印记,它承载着农耕文化的岁月沧桑,见证着乡亲们的勤劳善良,更记录着农村生活的变化。那些在石碾旁度过的时光,那些藏在碾轮里的亲情、乡情与坚韧,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温暖记忆。
小时候住在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石碾子,它与农家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每一个石碾子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是刻在岁月里的印记。
我们村过去有两个石碾子,前后巷各一个。前巷的石碾子离我家最近,青灰色的碾盘磨得光滑发亮,碾轮圆滚滚地带着岁月的厚重感。它紧靠水池,池边一棵大槐树为它遮阴蔽日。无论寒暑,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来推拉石碾。推碾的人脚步沉稳,拉碾的人腰杆挺直,伴着碾轮“吱呀吱呀”的节奏,家长里短、田间趣事顺着话头流淌,谈笑声混着谷物的清香,让这里成了全村最有烟火气的聚集地。
农闲时节,石碾子使用频率高,这家碾完谷子,那家就接上糜子,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碾轮转得不停歇。碾谷物时可有讲究:先把晒干的粮食均匀铺在碾盘上,推起碾轮一圈圈滚动,金黄的谷粒在重压下渐渐脱皮、碾碎,负责扫料的人手持笤帚,不时把散落到外圈的谷物扫回中间,如此反复打磨一个多小时,才能得到细腻的米面。
推碾子是个力气活,费时又费力,尤其碾辣子面时,辛辣的气味呛得人眼泪直流,小孩子总想躲着走。母亲想出巧办法,让我们兄弟姐妹轮流上阵,还教我们数着碾轮的圈数做游戏,“一圈、两圈……”简单的劳作在欢声笑语中变得不那么单调。
后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电气化浪潮席卷农村,高效便捷的电碾子走进了农家。祖祖辈辈朝夕相伴的石碾子,渐渐停下了转动的脚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农村生活的舞台。但它从未被遗忘——作为一个时代的鲜活印记,它承载着农耕文化的岁月沧桑,见证着乡亲们的勤劳善良,更记录着农村生活的变化。那些在石碾旁度过的时光,那些藏在碾轮里的亲情、乡情与坚韧,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温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