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榆林:多举措提高工人素质 厚植工匠成长“沃土”
    榆林市总工会劳模宣讲团队开展巡回宣讲活动。(资料图)

    榆林市班组建设大赛现场。(资料图)

    榆林市总工会举办劳模档案交接仪式。(资料图)

    职工参加班组建设大赛。(资料图)

  鱼玉军 任娟
  近年来,榆林市总工会以“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主线,通过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弘扬工匠精神等举措,不断厚植工匠成长“沃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培养市级工人先锋号444个、劳动竞赛先进集体140个、先进个人628名,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陕北大地茁壮成长。
  1 以赛育人:搭建技能比拼大舞台
  今年7月,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会展中心,10支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班组队伍依次登台,参加一场特殊的“擂台赛”。他们通过情景剧再现班前会场景,用数据和案例讲述着降本增效的巧思、安全生产的智慧、技术革新的突破。这是2025年榆林市班组建设大赛决赛现场,也是榆林市总工会深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展现。
  在2025年榆林市班组建设大赛中,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净化甲醇一班凭借“合成至臻,涤净于醇”的主题展示,从30个优秀班组中脱颖而出,斩获三等奖。
  这场以“‘榆’见匠心·班组同行”为主题的大赛,是榆林工会系统技能竞赛的品牌标杆。赛事设置理论考试与现场展示两大环节,既考班组管理知识,又比实践创新能力。现场展示环节创新采用“情景剧+班前会”形式,参赛班组通过PPT、实景视频等载体,呈现思想建设、降本增效、“五小”创新等方面成果。
  “我们要让竞赛成为工人成长的‘练兵场’而非‘终点站’。”榆林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班组建设大赛外,全市已形成覆盖多领域的竞赛体系:邮政行业技能竞赛聚焦快递员、快件处理员、邮件快件安检员3个工种,比拼快件分拣、路线设计等实操能力,各工种分设一二三等奖;托育职业技能竞赛有13支代表队、78名选手参与,围绕婴幼儿护理、早期发展等内容展开,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专业化;卫生健康系统竞赛直击职业健康监测、传染病防控等关键领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机制成效显著。在班组建设大赛中,190名产业工人展示了多项“五小”创新成果,其中“防爆叉车升降平台改装”“智能巡检系统”等6项创新已在企业落地应用,产生显著经济价值。
  2 机制创新:构建人才培育全链条
  在神南产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机加车间,有一支平均年龄41岁的6人小团队。他们人数虽少、年龄偏大,却用一个个小方法,撬动了班组建设的大进步,成为车间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的“排头兵”。
  针对高级工占比低的短板,班组立下“传帮带”规矩,技术难题必帮、效率低下必扶、关键工序必保;推行“三级结对”模式,初级工与中高级工“拜师学艺”练基础,中级工与技师“切磋绝技”攻难关,高级工与技术人员“联手创新”补短板。
  技能竞赛是“点”,素质提升是“面”。榆林市总工会积极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今年3月21日,全省首家市级职工夜校在榆林揭牌成立,瑜伽、书法、秧歌乃至各类职业技能课程,为职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针对就业难题,榆林市总工会举办了电子商务师技能提升培训班。“我在培训中学到了实用的本领,对今后就业充满信心。”学员王雪感慨道。养老护理、托育服务等精准对接社会需求的专项培训,则为相关行业输送了专业力量。
  技能精进,榜样引领。榆林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推荐107名劳模工匠参加省级疗休养,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技术工人疗休养活动。今年已组织劳模疗休养67人、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73人,让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蔚然成风。
  3 精神铸魂:厚植工匠成长“沃土”
  “当‘航天人’在太空探索,‘蛟龙’在深海探秘,我们煤矿工人也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世界领先!”在班组建设大赛的舞台上,“致创班”成员的誓言掷地有声。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榆林工会系统着力弘扬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大赛邀请的7名评委阵容“星光熠熠”: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刘湘宾、董宏涛等“大国工匠”,也有全国劳动模范何小虎、李浩儒等行业领军人才。他们不仅打分点评,更现场分享成长经历,为参赛工人上了生动的“工匠课”。
  “看到年轻人把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凡业绩,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全国劳动模范董宏涛感慨地说。
  为让工匠精神融入职工血脉,今年6月,榆林市总工会组织17名全国、省级劳模工匠组成宣讲团,分4组赴园区及企业开展巡回宣讲。宣讲团成员中,有扎根陕北60年的“人民医护工作者”路生梅,有带领村民脱贫的全国劳模张应龙,有精益求精的“三秦工匠”张海明……他们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坚守与奉献的故事,每场宣讲都座无虚席。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废旧物品创意阵地”、北元化工集团的“安全文化长廊”、榆北煤业的“创新成果墙”,让“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理念可见可感。
  从百米井下的煤矿班组到现代化的化工车间;从快递分拣的操作间到托育机构的活动室,榆林市总工会正以“匠心”雕琢“匠才”,让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智慧与力量,汇聚成推动 高质量发 展的磅礴 动能。正如大赛主题所昭示的,当“匠心”遇见“初心”,当个体融入集体,这片能源热土必将书写出更多动人篇章。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