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枣红深处是故乡

  康志峰

  在陕北的版图上,佳县像一颗嵌在黄河西岸的红玛瑙,而坑镇,便是这玛瑙上最醇厚的一抹朱砂。这里,是佳县红枣的主产地之一,而我的老家——梁家峁村,就深藏在坑镇这片枣香氤氲的沟梁之间。
  梁家峁村的秋天,是被红枣染红的。
  从春到秋,枣树是这片黄土地的主人。房前屋后,脑畔(窑洞顶上的平地)四周,田埂地畔,甚至陡峭的山坡上,一株株老枣树虬枝盘曲,如铁铸的臂膀,紧紧抓着贫瘠的黄土。它们不择地势,不惧干旱,用沉默的坚韧,在风沙与烈日中,孕育着一年中最甜美的馈赠。
  农历九月开始,红枣逐渐成熟了。远远望去,整座山峁像被晚霞烧透,红得浓烈,红得沉静。那不是江南桃李的娇艳,而是陕北汉子胸膛里滚烫的血色,是黄土高原最本真的底色。佳县红枣,果形中大、圆柱状、果皮厚实,色泽浓红如胭脂,经得起日晒风吹,适合制成干枣。
  清晨,露水未干,村里人便扛着长竿、背着竹篓,或拉着架子车,或开着农用三轮车进入枣林。打枣,是梁家峁村一年中最热闹的农事,特别是枣树较多的人家,必须要雇上十多人帮忙,而且要持续半个多月。一般是男人爬上树,用长竿轻轻一拨,熟透的红枣便如雨点般 落下,砸在地面铺开的篷布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孩子们在树下追逐,捡拾散落的红枣,塞进嘴里,甜香立刻在唇齿间炸开——那是果肉厚实、汁少油多的佳县红枣独有的味道,甜得纯粹,香得绵长,嚼一口,满嘴生津,连干涩的秋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红枣,是家乡人的主导产业。
  在梁家峁村,家家户户的窑洞内、院子里,都晾着红彤彤的枣。阳光穿过枣串,投下斑驳的光影,整个院子都沉浸在一种暖融融的红色中。红枣晒干后油光发亮,耐储存,腊八粥里要放,过年蒸糕要放,女人坐月子要吃,娃娃长身体要补。
  母亲常说:“老家的红枣,甜在嘴里,暖在心里。”这甜,是黄土的恩赐,是家乡人一年四季汗水浇灌出来的。梁家峁村的枣树,最古老的已过百余年,树皮皲裂如老人手背,却依然年年开花结果。它们见证过战乱,经历过饥荒,却从未枯竭。就像这里的家乡人,面朝黄土,背负苍天,活得倔强而踏实。
  如今,我离开故乡,在城市的高楼间穿行。每当看到超市里标着“佳县红枣”的袋子,总会驻足。那红润的色泽,瞬间将我拉回梁家峁村的秋日——打枣的喧闹,枣香的弥漫,母亲在窑洞前翻晒红枣的身影……
  原来,最深的乡愁,不是月光,不是窑洞,而是那一口咬下去,从舌尖直抵心窝的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