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山中遇“王维”
惠军明
深秋入秦岭,山色已染寒霜。我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往上走,松针在脚下发出细微的碎裂声。四顾无人,唯有山风穿过林隙,发出似有还无的呜咽。
走得乏了,便在山腰处寻一块青石坐下。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缠绵山间,分不清是山托着云,还是云裹着山。这般景致,没来由地让人想起王维那句“空山不见人”来。此处倒是真的空山,连回响的人语也没有。
正自恍惚间,却见不远处有人蹒跚而行。青布衫子,瘦削身形,倒与这山色相契。待他走近些,约莫五十岁的年纪,眼神清亮得很。
“先生往哪里去?”我起身拱了拱手。
那人微微一笑,回礼道:“山里人,只在山里转悠。”声气清越,宛如泉石相激。
我心下觉得好奇,便邀他同坐。他也不推辞,拂了衣摆坐下,姿态甚是闲适。问及名姓,只道:“姓王,字摩诘。”我心头一跳,再细看时,但见他神色淡泊,果然有出世之态。
“先生可曾写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试着探问。
他略颔首:“偶尔心有所感,随口吟来,不意竟传了下去。”
于是,我们便叙谈起来。他说这秦岭四时都好,春有山花,夏有浓荫,秋见红叶,冬临白雪。他还说最爱秋日,不冷不热,万物将息未息,别有一番从容气象。
“世人多喜春发夏盛,先生何以独爱秋之萧瑟?”我不解。
他笑道:“萌发繁盛,固然可喜。然萧瑟之中,方见本性。你看那松柏……”他指向崖边一株孤松,“春夏时与杂树同绿,到了秋日,才显出它的长青来。”果然,在漫山渐黄之际,唯它苍翠不改,孤傲地立于绝壁。
又论起诗画。他说诗不在多,贵真;画不在工,贵意。“譬如这山间云雾,忽聚忽散,变化无端。若要用笔墨描摹其形,反倒失了神髓。不如捉住霎时之感,留白处倒见真意。”
忽然一阵山风掠过,树叶“簌簌”作响。他闭目倾听,许久才说:“这是天籁,比人间的丝竹还好听些。”
日头偏西,山色渐暗。他起身告辞,说要往高处去看落日。我问日后还能相见否,他笑而不答,只吟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便转身沿小径走了,青衫飘举,渐渐没入暮色。
我独立良久,忽然明白:千载时光,何曾有什么隔阂?遇见摩诘,未必是遇见其人,许是遇见了他的心。心相通处,便是相逢时。
下山路上,月出东山,清光泻满林隙,空山寂寂,唯闻涧水潺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