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义锋(中)为新人主持婚礼。(资料图)
本报记者 孙金龙 黄河
“以前办婚丧嫁娶花费大。如今,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规定了婚丧嫁娶标准,大家都按照标准执行,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促进了家庭和睦。”10月25日,武功县武功镇聂村村民崔美英对记者说,村里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崔义锋的推动。
1990年,崔义锋带头成立武功县首个红白理事会,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优秀党员全部纳入管理团队,相继出台了《聂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聂村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等规程,逐步实现了管理有制度、办事有流程,从此拉开了乡风文明改革的序幕。
红白理事会成立之初,聂村按照“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原则,村民必须将各类宴席向红白理事会申报,并填写操办情况登记表。
10月25日,在红白理事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一本泛黄的登记簿,密密麻麻记录着近10年村民操办红白事的详细情况。看到在2022年6月,村民杨庆杰为父亲办丧葬事宜,提前向理事会提交了申请,最终以每桌宴席300元、每盒香烟8元、每瓶酒30元的标准完成操办。“当时,红白理事会不仅审核标准,还安排专人帮着布置场地和流程主持,让我省了不少钱。”杨庆杰回忆道。
“据估算,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已为群众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崔义锋说,现在,婚礼上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身着礼服主持仪式,将“孝老爱亲”的美德融入婚礼誓词;丧礼中,治丧委员会统一安排,既庄重又节省人力。
2022年9月,聂村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还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聂村的经验做法也在全县乃至咸阳市推广。
从“比排场”到“比文明”,聂村书写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如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文明之花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