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好果子“甜”出新花样

 

合作社车间里,工人们在分选冬枣。(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杨杰  
  最后一批冬枣精细分选、打包装车后,连日的忙碌暂时告一段落,但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凯依旧停不下来。10月20日,他又奔赴甘肃学习,给自己“充电”,也给今后发展寻找“更优解”。  
  37岁的李凯是大荔县埝桥镇黄营村人,从高中起,全家人就在几亩冬枣地里忙活。剪枝、施肥、防虫害……农忙时,李凯都会帮着一起干。枣园里的花香、枝上缀的嫩果、舌尖上的鲜甜,都藏在他的记忆里。  
  从传统露天种植,到冷棚精细培育,再到钢架棚体科学栽植……随着设施升级与技术革新,黄河岸边的大荔冬枣,积淀着更加醇厚的甜蜜。  
  2013年,李凯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回村种植冬枣。  
  “果子要卖上好价钱,除了提升品质,也得在其他方面想办法。”第二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2亩,新建起6个冷库。“采摘后就进入冷库预冷储存,能最大程度锁住冬枣的新鲜度,有效延长销售周期,种植效益就能显著提高。”李凯说。  
  2016年,一台智能分选设备被拉进厂房,安装调试后正式投入生产。“新设备按照冬枣重量进行严格分级,提高效率和产能的同时,也能让客户更加满意,好果子才能攒下好口碑。”提起当时的种种尝试,李凯感慨不已。  
  不久后,分选设备关键技术升级,综合了果品外观检测与内部糖度检测性能的光电智能分选设备让李凯心动不已,几番考察,最终决定引进。“这套设备通过给冬枣‘拍照’,精准识别果型不好的冬枣,再通过糖度检测,达到更高标准分选。”李凯告诉记者。  
  除了深耕冬枣种植、加工与销售全链条,李凯还依托自有冷库与积累的客户资源,收购周边农户的李子、葡萄、猕猴桃等水果,全面建立起果品冷藏、分级包装、仓储物流、销售配送一体化“产供销”模式。  
  为了让果子卖得更好,李凯不仅深耕线下,对接各大市场档口,更与百果园、鑫荣懋等企业达成合作,依托成熟供应链实现水果全程保鲜,销售覆盖全国30余个省。另外,他联合多家商超平台畅通产地直发通道,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产地直供的鲜美。  
  “8月底,针对桃子、杏、柿子等中大型果,我又引进了“呵护式”分选设备,在精细化分选的同时,避免果子磕碰,有效减少损耗……”最近刚歇下来,李凯就到处考察,盘算着增加果品类别,为接下来的市场布局攒足底气。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