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金融“活水”润秦东
——陕西农信渭南农合机构“贷”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赖雅芬
  10月20日,白水县30万亩果园绵延起伏,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百余家果储企业串联起完整的产业链。这一幕,正是八百里秦川东部渭南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动缩影。作为扎根于此的农村金融主力军,陕西农信渭南农合机构立足区域资源特色,紧扣“产业兴旺”核心,通过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为特色种植、优势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金融底色。
  果乡蝶变,焕发新活力
  渭南的田野间,特色瓜果的芬芳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近年来,白水联社创新“行长+链长”机制,将金融服务嵌入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截至目前,联社已支持产业链经营主体2500户、农户1.8万户,推动白水苹果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四圣故里”的果香飘向全国。
  在大荔县的日光温室里,冬枣产业正书写着“一颗青枣带富一方”的故事。大荔联社量身定制“同州冬枣贷”,为散户、合作社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方案,累计投放资金23.62亿元,支持26304户枣农及242户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冬枣从“时令鲜果”转变为“四季增收果”,成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甜蜜引擎”。
  澄城联社深耕樱桃产业,以“甜蜜樱桃贷”为抓手,累计投放贷款1.89亿元,服务各类经营主体4091户。2025年,“澄城樱桃”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近35亿元,并远销海外。该联社还计划持续拓展深加工等环节的金融服务,让这颗“红玛瑙”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
  作为“花椒之乡”,韩城市55万亩花椒林年产干椒超3000万公斤。今年以来,韩城农商银行已向1128户椒农发放贷款近2亿元,向11家花椒企业投放7650万元,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未来,该行还将推出系列专属产品,助力这一“金豆豆”产业提质增效。
  牧歌嘹亮,迈向新高度
  地处关中腹地的富平县,拥有百余年奶山羊养殖历史,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孕育了“富平奶山羊”“富平羊奶粉”两大国家级品牌。富平联社与特色产业同频共振,与县奶山羊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富羊贷”,构建起覆盖“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65亿元,“富羊贷”专项产品累计投放1.6亿元,惠及960户养殖户和企业。
  近年来,临渭联社聚焦养猪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精准对接养殖、饲料、屠宰加工、销售等全链条资金需求,累计服务农户及经营主体468户,投放信贷资金7910万元,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蒲城联社创新推出“畜牧贷”,组织专项团队逐户走访养牛户,掌握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截至目前,“畜牧贷”已投放498笔,共计8558.85万元,有力推动了养牛产业发展,提升了养殖户的金融获得感。
  山水生“金”,绘就新画卷
  西岳华山以“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吸引八方来客,其文旅产业的繁荣离不开金融深度参与。华阴联社紧扣地方文旅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从核心景区到周边配套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让“华山名片”更加闪亮。
  针对核心运营主体华山旅游集团,华阴联社给予5 亿元授信,目前贷款余额达4.6亿元,有力支持了景区基础设施升级和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提升了游客体验。
  截至目前,华阴联社已累计带动民宿、酒店、餐饮等上下游客户600余户,整体授信规模达7亿余元。通过“核心企业+配套商户”的联动模式,不仅破解了文旅企业的融资难题,更激活了华山景区周边的消费生态,推动文旅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
  从瓜果飘香的田野,到畜旺业兴的牧场,再到游人如织的景区,陕西农信渭南农合机构始终与这片土地上的产业共生长,与万千农民共奋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