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8日
桃园里的“接力赛”

本报记者 王东宇 实习生 程嘉仪
7月12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兴盛村一处占地6亩的桃园里,康环正和父亲康小航抬着水桶穿梭林间,水珠溅在土地上,能闻见混着羊粪与油渣的气息。58岁的康小航蹲下身子,手掌摊开一把褐色的泥土,指缝间漏出的油渣颗粒清晰可见。
康环家桃园的“秘方”藏在羊粪与油渣里。“油厂的废料,拉回来堆三个月,就是最好的肥料。”康小航捻着土块说。这“秘方”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收集、运输、堆沤、翻晒……从而换来了“金”字招牌。
游客薛莹带着孩子连续三年来采摘:“娃就是喜欢吃康环家的桃。”游客陈淑慧后备箱里装满了刚摘的桃子:“桃子味道甜、吃着放心,比啥都强。”好口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靠着回头客,桃园的年收入由2023年的3万余元增长到了如今的5万余元。
2023年,康环辞去工作回到了父亲的桃园。这个决定让不少人诧异,但康环心里有本账:“我爸年纪大了,这园子是他的心血,不能荒了。好品质的农产品一定会有市场。”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力气,更是技术:他用手机记录下疏花、套袋、采摘的全过程,让桃园故事通过“朋友圈”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康小航常说:“只要用心,做啥事都能成。”这句朴素的话,成了父子俩的经营之道。非采摘季的桃园,更见真功夫:疏枝要“留三去四”,防虫得“见叶知虫”,改土需“冬藏春发”,这些智慧,让6亩土地年年结出惊喜。这片桃园或许不大,但它结出的果实里,有老农人“用心就能成”的执着,更有年轻人“把根扎在家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