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精耕魔芋田 增收添门路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赵忠海
  7月7日,走进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胡家沟村顺民园公司的智慧魔芋农业园区,70余座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大棚内,连片的魔芋植株生机勃勃。
  经专业测量,当前魔芋平均株高已达90厘米,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5%,叶片厚实油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亮眼的光泽,地下块茎也在肥沃的土壤中持续膨大,孕育着丰收的硕果。
  “今年我们规模化培育魔芋面积达100余亩,首次尝试采用大棚种植‘杂交鄂魔1号’品种,所选用的魔芋种芋单重均在半斤以上,当年即可实现售卖。”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园区依托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调控温湿度、土壤养分等关键环境因素,为魔芋创造了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结合滴灌、精准施肥等农业科技,将水分和养分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魔芋的根部,让它们能够充分吸收,茁壮成长。在精心呵护下,魔芋的生长态势远超预期,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250吨,按当前市场行情,每亩收入有望达2万余元。
  该园区采用的“科技+人工”双重管护模式,实现了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这不仅是大棚魔芋园区科学管护与创新发展的成果,更是晏坝镇魔芋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全镇魔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年以来,晏坝镇面临着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全镇统一部署,统筹调配资源,积极应对。在各村建设完善灌溉设施,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了全镇魔芋种植的抗旱能力。与去年相比,今年全镇魔芋种植从分散式、传统式向规模化、科学化转型成效显著。不仅总产量将实现大幅增长,品质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织密‘预防——监测——防治’全链条防护网,落实轮作倒茬、种芋消毒等‘源头防控’硬举措。同时,依托智能监测网络24小时‘站岗放哨’,联动农技骨干下沉一线送技术、送服务,打通农资保供‘绿色通道’,确保药剂、设备及时到位,守护好群众的‘致富芋’!”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晏坝镇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产业管理,不断提升魔芋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魔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