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6日
大棚蘑菇喜丰收 撑起致富“黄金伞”
孙忱 本报记者 孙金龙
“今年,我租了22座大棚,第一茬蘑菇产量约4万斤,一座大棚蘑菇可采摘5茬,产量预计在17万斤。”5月15日,在蓝田县蓝桥镇北沟村食用菌产业园里,陈养田将上午采摘的最后一筐蘑菇搬进冷库,等待冷链车来装车。
连日来,北沟村集体经济食用菌产业园迎来收获季。大棚里,菌包整齐堆列,菌包口冒出的簇簇蘑菇,鲜嫩肥厚、长势喜人,为及时采摘,陈养田与工人拿筐子穿梭在菌包间。
“我们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户+群众’模式,实现年产值1394万元,净利润462万元。”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代朋波说。
近年来,蓝桥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食用菌种植,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曾经耕地匮乏的山区村,正依托反季大棚蘑菇,走出一条“蘑”力十足的振兴路。
“我们推行‘政府投资+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政府出资建设大棚等基础设施,村集体负责运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获收益。”蓝桥镇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全镇近300户脱贫群众参与到棚膜产业中,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村集体经济也有租赁收益。
据了解,蓝桥镇现已发展形成北沟、新店子、窄峪川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示范片区,建有食用菌产业园31个,占地面积470亩,建成大棚800余栋,年投产菌棒440万棒,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蓝桥镇也成为蓝田县食用菌种植的重要基地。
“今后,我们将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冷链物流,推动食用菌深加工,让更多群众端稳‘生态饭碗’。”蓝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计划建设食用菌加工示范园,开发香菇酱、菌汤包等产品,并深化“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我租了22座大棚,第一茬蘑菇产量约4万斤,一座大棚蘑菇可采摘5茬,产量预计在17万斤。”5月15日,在蓝田县蓝桥镇北沟村食用菌产业园里,陈养田将上午采摘的最后一筐蘑菇搬进冷库,等待冷链车来装车。
连日来,北沟村集体经济食用菌产业园迎来收获季。大棚里,菌包整齐堆列,菌包口冒出的簇簇蘑菇,鲜嫩肥厚、长势喜人,为及时采摘,陈养田与工人拿筐子穿梭在菌包间。
“我们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户+群众’模式,实现年产值1394万元,净利润462万元。”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代朋波说。
近年来,蓝桥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食用菌种植,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曾经耕地匮乏的山区村,正依托反季大棚蘑菇,走出一条“蘑”力十足的振兴路。
“我们推行‘政府投资+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政府出资建设大棚等基础设施,村集体负责运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获收益。”蓝桥镇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全镇近300户脱贫群众参与到棚膜产业中,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村集体经济也有租赁收益。
据了解,蓝桥镇现已发展形成北沟、新店子、窄峪川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示范片区,建有食用菌产业园31个,占地面积470亩,建成大棚800余栋,年投产菌棒440万棒,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蓝桥镇也成为蓝田县食用菌种植的重要基地。
“今后,我们将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冷链物流,推动食用菌深加工,让更多群众端稳‘生态饭碗’。”蓝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计划建设食用菌加工示范园,开发香菇酱、菌汤包等产品,并深化“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