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6日
林下种植“金疙瘩” 幸福生活有盼头
江荣霞 本报记者 靳天龙
5月22日,随着暖阳洒落大地,镇安县米粮镇红卫、莲池等村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科技特派员和林业干部的精心指导下,村民们在山林间正忙着种植天麻、科管连翘,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红卫村,沿着蜿蜒的通组道路来到六组南沟天麻种植基地,只见头戴遮阳帽的村民们沿着陡峭的坡地一字排开忙碌着,铺菌材、放菌种、盖树叶、覆土……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繁忙的种植景象。
“只要用心栽种,天麻就是咱们山里人的‘金疙瘩’。”赵家宝家住红卫村六组,是村里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2024年,他试种植天麻0.5亩,单就这一项收入预计达5000元。
赵家宝蹚出的林下致富路,不仅让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极大鼓舞了村民想靠种植中药材实现增收的信心。在赵家宝的影响下,2025年,红卫村种植天麻的村民达13户。“如今,村里种植天麻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纷纷表示。
像赵家宝一样靠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的还有艾明德,不一样的是,艾明德发展的是连翘产业。漫山遍野的连翘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连翘果实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林业干部和村民穿梭在一株株连翘间查看连翘挂果情况。“红卫村连翘种植面积570亩,规模不是很大,但科管水平算是全县最好的。我们采用套种模式,一般种植的是土豆大豆等矮秆作物,实现了一地‘双收’。”党支部书记张忍尧说。
为保证村民的每分投入都能达到预期效益,镇上定期组织科技特派员、林业干部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深入一线,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林间问诊”,解决村民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且在药材销售之前,都会派相关干部与收购方主动对接,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切实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近年来,米粮镇聚焦群众增收这一主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探索多元化增收途径,在大力发展烤烟、蚕桑、食用菌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依托“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
5月22日,随着暖阳洒落大地,镇安县米粮镇红卫、莲池等村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科技特派员和林业干部的精心指导下,村民们在山林间正忙着种植天麻、科管连翘,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红卫村,沿着蜿蜒的通组道路来到六组南沟天麻种植基地,只见头戴遮阳帽的村民们沿着陡峭的坡地一字排开忙碌着,铺菌材、放菌种、盖树叶、覆土……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繁忙的种植景象。
“只要用心栽种,天麻就是咱们山里人的‘金疙瘩’。”赵家宝家住红卫村六组,是村里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2024年,他试种植天麻0.5亩,单就这一项收入预计达5000元。
赵家宝蹚出的林下致富路,不仅让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极大鼓舞了村民想靠种植中药材实现增收的信心。在赵家宝的影响下,2025年,红卫村种植天麻的村民达13户。“如今,村里种植天麻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纷纷表示。
像赵家宝一样靠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的还有艾明德,不一样的是,艾明德发展的是连翘产业。漫山遍野的连翘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连翘果实挂满枝头,随风摇曳。林业干部和村民穿梭在一株株连翘间查看连翘挂果情况。“红卫村连翘种植面积570亩,规模不是很大,但科管水平算是全县最好的。我们采用套种模式,一般种植的是土豆大豆等矮秆作物,实现了一地‘双收’。”党支部书记张忍尧说。
为保证村民的每分投入都能达到预期效益,镇上定期组织科技特派员、林业干部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深入一线,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林间问诊”,解决村民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且在药材销售之前,都会派相关干部与收购方主动对接,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切实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近年来,米粮镇聚焦群众增收这一主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探索多元化增收途径,在大力发展烤烟、蚕桑、食用菌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依托“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