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发布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

  本报讯(记者 张恒)5月19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受干旱少雨气候影响,陕西部分麦田出现小麦秆矮(植株高度≤50厘米)、苗稀(亩穗数≤30万穗)现象。为保障小麦颗粒归仓,提升机收作业质量,省农机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宝鸡市农机化发展中心,广泛征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意见,发布《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机具和机手选择方面,《意见》建议,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割幅较窄且适用于当地地块的联合收割机;聘请接受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的机手进行作业。作业前的机具调试是关键环节,在割台调整上,要求将割台降至距地面约8厘米,防止漏割;拨禾轮高度调至弹齿作用于植株高度的2/3处,并适当后移,缩小与割台距离;适当调小割台绞龙与底板间隙、确保输送齿条完整,以及加装加长扶禾器。
  脱粒与清选优化方面,需调小滚筒与凹板间隙,增强脱粒能力;根据收割机类型,合理调整筛开度与风扇风量,避免籽粒随杂质排出。
  机收时的操作控制同样重要。作业速度上,建议采用每小时10公里以上的中速匀速作业,通过手油门稳定脱粒滚筒转速,地块不平整或小麦湿度大时适当减速。行走路径规划推荐梭形收割法,减少转弯,转弯时停止收割,倒车调整方向,防止压倒未割植株;留茬高度控制在8厘米左右,兼顾减少漏割与保护割刀。
  《意见》还特别强调,正式作业前要进行20米以上试割,检查损失率与破碎率并二次调试;把握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含水率20%~25%)的最佳收获时机;小麦株高<25厘米不适用联合收割机;机手调试机具前必须切断动力源,确保操作安全。该技术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为应对特殊生长状况下的小麦机收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夏粮丰产丰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