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育出好苗子 薯地生“金子”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贾寰
  近年来,延长县“胜利100号”红薯,以其软糯香甜的口感颇具名气。在政府推动下,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1.05万亩,亩均产值可达7000元,成为除苹果、棚栽产业以外又一助力农民增收的“生力军”。
  “红薯为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几年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信心也越来越足。”4月16日,延长县郑庄镇党委书记刘涛介绍,作为全县红薯主产区之一,郑庄镇依托郭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不仅建设了红薯育苗基地,还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积极引进5家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红薯产业提质扩面。
  目前,郑庄镇种植红薯3500亩,已逐步形成郭旗川道、郑庄沟道两条种植带,众多分散的地块通过整合也连成了片,便于机械化耕作,大大减轻生产成本,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2年开始,该镇坚持“保种、育种”两手抓,按照“党委+企业+农户”模式,与孝忠新型农业合作社建立协作关系,开始推进红薯脱毒项目。孝忠新型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孝忠介绍,随着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不少种植户反映,红薯茎线虫病愈发严重,腐烂多、虫眼多现象频发,商品率受到了很大影响。
  马孝忠多次赴山西考察后,决定在河津市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红薯脱毒实验。马孝忠同红薯专家进行线上交流,探讨红薯培育技术要点。同时,也把专家请到延长,进行实地操作指导。经过一年多努力,实验室培育出了一批种苗,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马孝忠又进行了再次脱毒实验。
  “第二次脱毒后,专家对种苗很满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以说是成功的。”马孝忠说。今年年初,捧着精心培育出的1万株种苗,马孝忠便开始在大棚内进行种苗扩繁,预计能够生产15万到20万株种苗。
  “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大棚内一片绿油油,马孝忠发自内心的高兴。红薯脱毒成功是一件喜事,一时间,很多种植户闻讯来到马孝忠的育苗大棚,一边参观、一边请教,在学习红薯培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管理技术。
  为了满足红薯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郑庄镇积极协调土地资源,将村集体50亩土地流转于马孝忠,建立红薯种苗发展基地,培育优质种薯满足种植需求。同时,出台“以肥代补”政策,激发镇域内合作社以及种植户发展红薯产业的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会持续强化红薯种植培训,引导种植户种好红薯,在红薯产业链条壮大和延伸上思考谋划,推动延长红薯成为‘土特产’的又一新名片。”刘涛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