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荠菜信笺

   刘娜  
 
  母亲总说荠菜是土地写给天空的信笺。每年早春,她的手指掠过解冻的田埂,那些锯齿状的叶片便从枯草间探出头来,像被揉皱的翡翠碎片,等待重新拼合。  
  十二岁那年,春天的雨水格外多。我跟着母亲在城南荒坡挖荠菜。她教我辨认叶片背面的绒毛:“要选带着霜色的,这样的才经得起滚水。”潮湿的泥土留在指甲缝里,竹篮渐渐盛满带着泥腥的春天。归途中路过护城河,垂柳的新芽坠入水面,母亲忽然驻足:“你外婆当年用榆钱面皮包荠菜饺子,面皮要擀得透出人影。”  
  老屋厨房蒸腾的雾气里,母亲揉面的手臂划出月亮般的弧线。荠菜在青石板上剁碎时迸发的汁液,把粗瓷碗染成孔雀石的色泽。我踮脚数着饺子边缘的褶皱,说:“十二道,和我的年龄一样多呢。”母亲眼角的笑纹浸在氤氲里,如同宣纸上晕开的水墨。  
  十八岁的春天,我砸碎了盛荠菜的粗陶钵。饺子皮在玻璃案板上收缩蜷曲,像褪色的花瓣。“为什么我不能去外地上大学?”瓷片飞溅的瞬间,母亲蹲下身捡拾荠菜的动作,仿佛在拼合打碎的星空。那些翡翠碎屑躺在她的掌纹里,根须上的泥土像凝固的泪痕。  
  离家前一晚,我在行李箱夹层发现一袋冻干的荠菜。真空包装袋上歪斜的字迹写着:“开水烫三分钟。”高铁穿过华北平原时,窗外的麦苗正刺破残雪,塑料包装在掌心发出细碎的响动,如同遥远的春雷。  
  有天晚上,我在超市冷藏柜前徘徊,手机震动,浮出视频窗口。母亲的脸庞在暖黄灯光下舒展,如初春的榆钱面皮。“瞧瞧这小囡的耳垂,和你出生时一样圆润。”她把屏幕转向襁褓中的外甥女。镜头扫过阳台上新腌的雪里蕻陶瓮,母亲沾着盐粒的指尖轻点花盆:“第四对真叶冒头啦,等你回来包饺子。”  
  外甥女满月那天,母亲带来一个三色保温盒。揭开最上层,蒸汽氤氲,十二道褶的饺子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浮在云端的月牙。“你姐坐月子期间总说馋这口。”我记得早上视频里她揉着发僵的指节,面粉在皱纹沟壑里积成新雪。年轮像块橡皮擦,涂抹着记忆,可当榆木擀面杖在她掌心转动时,那些消失的岁月又随着面团延展苏醒。我数着屏幕上完美的褶皱,突然发现它们竟与母亲眼尾的笑纹严丝合缝。  
  多年后,外甥女踮脚捏出歪扭的兔子饺,蒸气在玻璃窗上凝成星座图谱。母亲快递来的青花瓷盘边缘,那道我七岁磕碰出的缺口里,此刻正盛着二十年流动的月光。咬破面皮的刹那,荠菜特有的味道涌上心头。这是母亲大清早蹑手蹑脚采摘的嫩芽,是永远鲜活在褶皱里的、未说出口的牵挂。  
  房间里,外甥女奶声奶气数着“十二道皱纹饺”的童谣,与记忆里母亲教我包饺子时的方言温柔交叠。面团裹住的何止是春蔬,分明是母亲送来的温暖,是揉碎的晨光与守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