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樱桃小院”里的科技范儿
    陈传根正在给新栽的樱桃树浇水。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曹丹妮 文/图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回暖。3月10日,走进西安市灞桥区成蹊家庭农场的樱桃园,樱桃树已经开始萌芽。跟随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传根的脚步,一座气象观测站映入眼帘。“现在,我们的樱桃种植要向科技化、标准化转变,这是个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樱桃小院’诞生了。”陈传根说。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生长的每一步都对土壤、肥料、气温等条件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近年来,极端天气变多,霜冻、连阴雨的出现让我们苦不堪言。自从灞桥区气象局在我们农场成立了‘樱桃小院’,并在樱桃园内安装了气象站及地下传感器后,樱桃种植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效益也比之前更好了。”陈传根告诉记者。
  去年5月,陕西省首家服务于樱桃产业的气象科技小院在西安市灞桥区挂牌成立。问及小院选址,灞桥区气象台台长雷雨介绍:“樱桃在灞桥区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成蹊家庭农场为例,这样的大规模樱桃种植园在这里有很多。”雷雨称,科技小院成立之后,主要是发挥气象服务直通车作用,承担农业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条件监测评估、农业气候年景预测等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打造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的气象科技服务平台。
  同时,为进一步服务当地樱桃产业高效生产,灞桥区气象局联合西安市农业农村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樱桃科技小院气象服务及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开展樱桃树生长期气象精细化服务。“小院建立之后,在我们气象局的终端平台上就可以全程监控,樱桃种植区的温度、湿度、风向等数据都可以实时收集。”雷雨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小院能够为农户提供霜冻等恶劣天气的预警服务,相比之前的‘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从而进行预防。”
  “想要让树结好果子,必须得让树‘吃得好’,也就是土壤、肥料都要优质。还有一点,农时要准。”陈传根说,有了“樱桃小院”后,他在种植管理方面变得更加轻松高效。如今,在陈传根和家人的努力下,成蹊家庭农场已拥有美早、红灯、艳阳、布鲁克斯、莎米脱等10余个樱桃品种,同时建成标准化樱桃、葡萄园百余亩,拥有大棚20000平方米、雨水收集二次利用蓄水池400立方米、长廊4000平方米,包装车间、果品预冷库、农产品自检室、农资植保室等一应俱全。
  “下一步,我们将建成并完善樱桃花期预测模型,为今年樱桃树的开花结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气象保障。”雷雨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