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6日
渭南:特色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王军锋
近年来,渭南市以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聚焦品种优化、品质升级与品牌塑造,持续推动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颗颗甜蜜的果实,正逐步成为富民兴村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新图景。
2月15日,在富平县梅家坪镇的苹果园里,正在给果树剪枝的果农樊增战介绍,去年他家的苹果品质好,1亩地收入1.2万元左右,他估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梅家坪镇发挥苹果主产区的优势,这几年通过推广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我们梅家坪镇果业办围绕果业富镇的目标,一方面积极向果农推广适合当地栽植的苹果新品种,定期邀请果业专家开展苹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另外一方面,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出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为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梅家坪镇果业办主任周文龙说。
在大荔县一家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介绍冬枣产业的发展情况时喜上眉梢,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该合作社的设备、规划、冷藏冷链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帮助合作社解决了分拣不精细、用工量大等问题,还实现了冬枣的“颜值”“大小”“级别”等智能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坚定了枣农把冬枣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
渭南葡萄产业园秉持市场导向、坚持产业富民,不断优化葡萄品种结构,主栽的20多个品种各具特色,不仅口感好,且供货期长。同时,园区还积极试验引进国内外葡萄新品种,为产业增效持续注入新活力。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葡萄基地,渭南葡萄产业园目前已建成5000亩核心区,示范带动临渭区发展葡萄种植面积26万多亩,年产量高达40万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果业发展有劲头,乡村振兴有奔头。目前,渭南市果园面积319万亩,产量达397万吨,创建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建设设施果业示范园30个,水果种植已经成为渭南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渭南果业正乘势而上阔步向前,一幅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在秦东大地绘就。
近年来,渭南市以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聚焦品种优化、品质升级与品牌塑造,持续推动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颗颗甜蜜的果实,正逐步成为富民兴村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新图景。
2月15日,在富平县梅家坪镇的苹果园里,正在给果树剪枝的果农樊增战介绍,去年他家的苹果品质好,1亩地收入1.2万元左右,他估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梅家坪镇发挥苹果主产区的优势,这几年通过推广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我们梅家坪镇果业办围绕果业富镇的目标,一方面积极向果农推广适合当地栽植的苹果新品种,定期邀请果业专家开展苹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另外一方面,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出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为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梅家坪镇果业办主任周文龙说。
在大荔县一家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介绍冬枣产业的发展情况时喜上眉梢,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该合作社的设备、规划、冷藏冷链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帮助合作社解决了分拣不精细、用工量大等问题,还实现了冬枣的“颜值”“大小”“级别”等智能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坚定了枣农把冬枣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
渭南葡萄产业园秉持市场导向、坚持产业富民,不断优化葡萄品种结构,主栽的20多个品种各具特色,不仅口感好,且供货期长。同时,园区还积极试验引进国内外葡萄新品种,为产业增效持续注入新活力。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葡萄基地,渭南葡萄产业园目前已建成5000亩核心区,示范带动临渭区发展葡萄种植面积26万多亩,年产量高达40万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果业发展有劲头,乡村振兴有奔头。目前,渭南市果园面积319万亩,产量达397万吨,创建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建设设施果业示范园30个,水果种植已经成为渭南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渭南果业正乘势而上阔步向前,一幅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在秦东大地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