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1日
莫让“假积极”带歪“实干风”
■ 黄敏
在基层工作中,隐藏着一种“假积极”现象:对人积极,对事不积极;对上积极、对下不积极;对过程积极,对成效不积极。这些人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种“虚假忙碌”既影响基层工作的推动与成效,也损害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亟待整治和纠偏。
一些基层干部热衷于“假积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缺乏担当精神。基层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有些干部既要“邀功请赏”,又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本着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推脱责任。其次是“利己主义”作祟。一些干部过于看重表面的成绩和荣誉,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得到上级认可,而不注重工作是否干出实效、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起了“两面人”。
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干事创业。在这股积极向上的潮流中,“假积极”现象看似是干部个人工作作风问题,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其危害不容小觑。
治理“假积极”式干部,需要引导其转变观念,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实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还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完善监督机制,既要看每一项工作干得扎不扎实,也要注重实绩和实效,避免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干部“鱼目混珠”。
党员干部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随着“实干风”越来越浓厚,真积极、真担当、真作为的干部定会成为主流,而“假积极”式干部必然没市场、靠边站。
在基层工作中,隐藏着一种“假积极”现象:对人积极,对事不积极;对上积极、对下不积极;对过程积极,对成效不积极。这些人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种“虚假忙碌”既影响基层工作的推动与成效,也损害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亟待整治和纠偏。
一些基层干部热衷于“假积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缺乏担当精神。基层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有些干部既要“邀功请赏”,又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本着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推脱责任。其次是“利己主义”作祟。一些干部过于看重表面的成绩和荣誉,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得到上级认可,而不注重工作是否干出实效、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起了“两面人”。
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干事创业。在这股积极向上的潮流中,“假积极”现象看似是干部个人工作作风问题,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其危害不容小觑。
治理“假积极”式干部,需要引导其转变观念,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实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还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完善监督机制,既要看每一项工作干得扎不扎实,也要注重实绩和实效,避免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干部“鱼目混珠”。
党员干部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随着“实干风”越来越浓厚,真积极、真担当、真作为的干部定会成为主流,而“假积极”式干部必然没市场、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