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农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王钰)2月17日,记者获悉,2024年,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陕西农信”)坚守“四心银行”发展定位和“四求四不”经营理念,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业务经营总体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态势。
  截至2024年末,陕西农信资产总额11374亿元,较年初增加583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5158亿元,较年初增加45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9347亿元,较年初增加716亿元,总量和增量持续稳居全省同业前列;实现财务总收入422亿元,缴纳税金超18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政治引领、把牢方向,党建统领坚强有力。陕西农信坚持“党管金融”根本保证,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严实举措推进政治建设走深走实。配合完成省委第三巡视组“政治体检”,针对巡视反馈制定的61项具体整改措施,已完成59项,形成制度性成果45项,巡视整改初显成效。全面深化品牌建设,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举办“农信党旗红”党建品牌建设知识竞赛,党建业务融合共进。“农信党旗红”党建品牌先后获评全国金融系统“新时代极具前瞻和引领价值党建品牌”、全国农信系统“党建创新案例”等称号。
  坚守主业、勇担责任,服务大局积极有为。陕西农信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农村金融夯基”“助力产业振兴”三大工程。2024年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779亿元,春耕备耕等重要农时贷款305亿元,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稳产保供重点企业贷款18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做细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签订《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当年累计发放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超73亿元。制定20条绿色金融服务措施,累计发放绿色贷款超135亿元;向全省养老产业预授信150亿元,创建适老化支付服务示范网点1485个。
  紧扣重点、持续发力,经济稳增长护航有招。陕西农信深化“三个年”活动,制定20条具体措施,将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纳入名单制精准营销,对符合贷款授信条件的项目全面完成评级授信。助推消费潜能释放,印发《金融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意见》,开发专属信贷产品,累计发放9亿元。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落实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调机制,加大“白名单”项目支持力度,开展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创新产品,找准金融与冰雪契合点,通过支持“冰雪+N”,包括运动、美食、温泉、住宿、民宿等业态融合,延长整个服务链条。
  防范风险、筑牢底线,内控管理扎实有效。陕西农信落实中央和我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决策部署,全面启动“除冰行动”,顺利实现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三年攻坚行动”目标。2024年末,不良贷款占比3.51%,较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落实“七个一批”具体举措,推动88家行社协调属地法院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集中开展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活动。落实改革化险任务,加快重点关注机构处置化解,对在省内发起设立的7家村镇银行制定“减量提质”三年工作规划,年内撤并60余家营业网点,改革化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数字驱动、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精准有方。陕西农信持续紧抓数字贷款,稳步推进系统更新迭代,产品优化升级和服务需求响应速度提升。2024年末,数字普惠贷款累计授信669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农信前列。持续加强场景融合,完善“秦e”系列场景金融服务,全省正常运营“金融e站”10537个。持续推进配套服务,全面完成网点智能化转型,“集约化、数智化、有温度”的远程银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推动虚拟数字员工建设等工作。
  凝心铸魂、推动创新,文化建设硕果有成。陕西农信召开文化成果发布会,《延安时期红色农信》课题研究成果和文化成果“三部曲”成功发布,评选表彰“榜样力量”,建成用好农信史馆、马百党事迹陈列馆等文化展馆。陕西农信文化建设“三部曲”分别获得全国性荣誉,省联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