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春风起 农事忙
早春铺设滴灌带 粮食增产有保障
  本报记者 张涵
  2月14日,走进大荔县韦林镇望仙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趁着早春有利时机,紧锣密鼓地铺设滴灌带,为春耕下好“先手棋”。
  地垄间,大伙儿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搬运滴灌带,有的操作铺设机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滴灌带的铺设工作。地头的水井设施处,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装备一头连着机井,另一头通过主管道与田间的滴灌带相连。村民曹志祥一边熟练地操作着铺设机器,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这滴灌带可帮了大忙了,以前浇地费时费力,现在轻松多了。”
  以往大水漫灌,需要农民长时间守在田间,根据水流情况不断调整灌溉区域。而滴灌带只需提前设置好灌溉参数,就能自动、均匀地将水和肥料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农民只需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即可。这不仅让农民从繁重的灌溉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能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农事活动中。
  “往年这时候最愁浇地,浇一次地全家老小齐上阵,从早到晚忙活好几天。现在用了滴灌带,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曹志祥说。
  “我们家今年第一次铺设滴灌带,村里铺了滴灌带的田地,粮食亩产至少增加100斤。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不,今年我们早早行动起来了。”村民仇红翠说。
  传统的灌溉方式容易使田间湿度过大,为病菌滋生创造条件。而滴灌带通过精准的滴水灌溉,能够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降低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概率。望仙村党支部副书记介高勇告诉记者,在使用滴灌带后,小麦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每亩增产100到300斤左右,粮食产量显著提升。
  此外,滴灌带可回收的特点,也让村民的投入大大降低。望仙村在村头设立了专门的回收点,成捆的旧滴灌带经过清洗、检测、再造,投入循环使用。介高勇说:“在我们村,每亩地铺设滴灌带成本在55元左右,每亩地旧滴灌带回收价格在25元左右。这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还对村里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眼下,随着科学种植观念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滴灌带的好处,纷纷主动参与到滴灌带的铺设工作中。目前,大荔县滴灌土地面积已超过60万亩,尤其洛河以南地区井水灌溉的土地普遍采用了滴灌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成为春耕生产的新亮点。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