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7日
乡村游“走热”还需“冷思考”
■ 张梦馨
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乡村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各地乡村人气爆棚,成为旅游消费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假期出游需求日益多元。城市居民对乡村充满向往,渴望在乡村找回久违的乡愁。乡村旅游顺势而为,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乡土美食,精准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为节假日旅游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然而,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各方冷静思考。
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乡村的交通条件难以承受假期的客流压力,道路狭窄、停车困难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公共卫生设施有待完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导致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乡村旅游要平衡好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的火爆让不少村民和从业者看到了商机,短期内收入大幅增长。但从本质来看,这背后是各方过于追求短期内的“节日经济”效应。每逢节假日,各地出现了千村一面的“民俗套餐”。不少村仿照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村道挂满仿古灯笼,搭配LED灯饰,甚至售卖同款纪念品,缺乏地域特色。如此一来,游客在不同乡村的旅游体验相似,新鲜感与吸引力逐渐降低。
与此同时,一些乡村文化在商业化的浪潮中被过度包装,失去了其原本的内涵和价值。如果不加以重视,乡村旅游将沦为千篇一律的商业复制,失去独特的文化魅力,进而影响长远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卫生等条件,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差异化旅游项目开发,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各项支持。依据各地乡村资源特色,制定全域乡村旅游规划,明确各乡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
企业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与周边乡村旅游企业合作,打造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区域旅游品牌。
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要增强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传承和弘扬乡村的文化根脉,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乡村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各地乡村人气爆棚,成为旅游消费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假期出游需求日益多元。城市居民对乡村充满向往,渴望在乡村找回久违的乡愁。乡村旅游顺势而为,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乡土美食,精准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为节假日旅游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然而,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各方冷静思考。
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乡村的交通条件难以承受假期的客流压力,道路狭窄、停车困难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公共卫生设施有待完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导致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乡村旅游要平衡好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的火爆让不少村民和从业者看到了商机,短期内收入大幅增长。但从本质来看,这背后是各方过于追求短期内的“节日经济”效应。每逢节假日,各地出现了千村一面的“民俗套餐”。不少村仿照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村道挂满仿古灯笼,搭配LED灯饰,甚至售卖同款纪念品,缺乏地域特色。如此一来,游客在不同乡村的旅游体验相似,新鲜感与吸引力逐渐降低。
与此同时,一些乡村文化在商业化的浪潮中被过度包装,失去了其原本的内涵和价值。如果不加以重视,乡村旅游将沦为千篇一律的商业复制,失去独特的文化魅力,进而影响长远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卫生等条件,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差异化旅游项目开发,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各项支持。依据各地乡村资源特色,制定全域乡村旅游规划,明确各乡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
企业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与周边乡村旅游企业合作,打造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区域旅游品牌。
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要增强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传承和弘扬乡村的文化根脉,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