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2日
田间地头的“新春第一课”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周濬 宋孝波 陈雅欣
新春伊始,安康市汉滨区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新春“第一课”已成为常态,将技术、信心送到农户手中,用实际行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目前,汉滨区发展油菜种植23万余亩、小麦播种面积12.3万余亩,已培育规模化粮油种植经营主体300余家。
“1月底、2月初的这两场雨下得及时,缓解了旱情。现在充分利用当前有利墒情,根据不同苗情,小麦抓紧追施拔节肥,开展叶面肥及控旺剂喷施;油菜抓紧追施蕾苔肥,开展硼肥等叶面肥喷施;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油菜‘一喷多促’等田管工作很关键,马虎不得。”2月5日,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汪德义和其他农技人员来到建民、关庙、关家和五里等镇(街道)的田间地头,仔细分析苗情、虫情、墒情,为种植户因地制宜提出应对措施。
广袤的田地里,越过寒冬的麦苗拔节生长、郁葱壮硕;连片的油菜铺满土地,叶面碧绿,长势良好。汉滨区农技人员打开监测设备,一边采集数据、记录信息,一边分析农情、研判对策。
“经过我们市区两级农技工作人员深入各镇村开展的苗情、虫情、墒情‘三情’调查,今年小麦、油菜长势优于去年。利用当前有利墒情,立即开展小麦拔节肥、油菜蕾苔肥追施,微肥喷施,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油菜‘一喷多促’,做好小麦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成为当前种植户的重点任务,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工作。”汪德义对现场的种植户叮嘱道。
“防冻、防病虫,做好不同苗情地块的追肥工作,今年小麦的产量肯定比去年好。”汉滨区建民街道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仕猛与农技人员互动交流,记录下田间管理要点。今年,西山村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动员小麦种植户抢抓农时、墒情,协调机械和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发展小麦种植1600余亩。
“新春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当前全区农业技术干部来到镇(街道)、村组社区,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春季农作物防冻、灌溉、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努力提升单产,为今年的夏收做好保障。”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志恒表示。
新春伊始,安康市汉滨区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新春“第一课”已成为常态,将技术、信心送到农户手中,用实际行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目前,汉滨区发展油菜种植23万余亩、小麦播种面积12.3万余亩,已培育规模化粮油种植经营主体300余家。
“1月底、2月初的这两场雨下得及时,缓解了旱情。现在充分利用当前有利墒情,根据不同苗情,小麦抓紧追施拔节肥,开展叶面肥及控旺剂喷施;油菜抓紧追施蕾苔肥,开展硼肥等叶面肥喷施;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油菜‘一喷多促’等田管工作很关键,马虎不得。”2月5日,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汪德义和其他农技人员来到建民、关庙、关家和五里等镇(街道)的田间地头,仔细分析苗情、虫情、墒情,为种植户因地制宜提出应对措施。
广袤的田地里,越过寒冬的麦苗拔节生长、郁葱壮硕;连片的油菜铺满土地,叶面碧绿,长势良好。汉滨区农技人员打开监测设备,一边采集数据、记录信息,一边分析农情、研判对策。
“经过我们市区两级农技工作人员深入各镇村开展的苗情、虫情、墒情‘三情’调查,今年小麦、油菜长势优于去年。利用当前有利墒情,立即开展小麦拔节肥、油菜蕾苔肥追施,微肥喷施,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油菜‘一喷多促’,做好小麦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成为当前种植户的重点任务,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工作。”汪德义对现场的种植户叮嘱道。
“防冻、防病虫,做好不同苗情地块的追肥工作,今年小麦的产量肯定比去年好。”汉滨区建民街道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仕猛与农技人员互动交流,记录下田间管理要点。今年,西山村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动员小麦种植户抢抓农时、墒情,协调机械和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发展小麦种植1600余亩。
“新春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当前全区农业技术干部来到镇(街道)、村组社区,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春季农作物防冻、灌溉、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努力提升单产,为今年的夏收做好保障。”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志恒表示。